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查看: 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意念控制无人机背后你应该知道的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17: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st1992 于 2016-5-3 19:23 编辑

如果有一天上帝给你个超能力,你会选择哪个?隐身、点石成金、意念控制……?


现在,不要上帝给,你就可以拥有意念控制的超能力。


来自《每日邮报》的消息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开展了首届“脑控”无人机大赛,参赛者各自佩戴一条写入可读取使用者脑电波程序的EEG电子发带,通过意念控制无人机。

在一条特制的 10 码(9.14 米)长的赛道上,参赛者通过EEG电子发带操纵无人机的飞行动作。在想着“要把某事物往前移动”的时候,设备会记录下这段神经元活动产生的脑电波,再由参赛者把它设置为“前进”指令。当设备再读取到相似的脑电波,无人机就会收到“前进”指令往前飞了。就像我们用键盘进行游戏一样,只不过用脑电波取代了键盘罢了。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无人机都能顺利到达终点,有的无人机甚至寸步难行,这一切都与参赛者的注意力和脑中的意象密切相关。

意念控制的无人机比赛视频:


正如你可以从上面这段视频中看到的,“脑控”无人机还没有准备好在赛道上一展身手。不过,随着这项技术的进步,我们有望看到 BCI 开始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活动和生活当中。

与其说是一场比赛,现场其实更像是技术交流会。参赛者在比赛之前的设备调试工作,掀开了这项技术“幕布”的一角——脑控接口技术(brain-computer interface,简称 BCI)。

什么是脑控接口技术?


要想搞明白什么是脑控接口技术,首先必须要理解“脑电”的概念。脑控接口技术是利用人类的脑波操控,相关的科学研究已经超过半个世纪。

通俗地讲,人类在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时都在放电。心脏跳动时会产生1~2毫伏的电压,眼睛开闭会产生5~6毫伏的电压,而思考问题时大脑会产生0.2~1毫伏的电压。

如果用科学仪器测量大脑的电位活动,那么在荧幕上就会显示出波浪一样的图形,这就是“脑波”。脑波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和大脑的意识存在某种程度的对应关系。人在兴奋、紧张、昏迷等不同状态之下,脑电波的频率会有明显的不同,约在1~40赫兹之间,依照不同的频率,脑波又被进一步分为α、β、δ、θ波。通过对脑电信息的分析解读,将其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动作,这就是用“意念”操控物体的基本原理。

下面用一个视频简单讲解一下脑电波的作用原理:


目前,脑控接口技术大多应用在医疗领域,例如治疗癫痫等脑部疾病的病人。虽然已经有多个科研机构宣称开发出了可以利用意念控制的义肢,但是,目前大多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2005 年,四肢瘫痪的 Matt Nagle 接受侵入式脑机接口移植后,能够通过运动的意念来完成机械臂控制、电脑光标控制等任务。

2012 年 Brown 大学使用这种技术帮助了一位瘫痪15年的女士。与 Matt Nagle 那次精度较低的移植不同,这一次可以用意念进行的动作操作更加精细,甚至使用机械臂喝咖啡。


神经科技的EmotivEpoc意念控制器

Emotiv(神经科技公司)和NeuroSky(神念科技公司)是脑机接口技术的奠基者,如今仅花费几百美元就能在网上买到他们的产品。

而在大西洋彼岸的葡萄牙里斯本的TEKEVER公司则推出了BrainFlight项目,该公司近段时间完成了应用于无人机的公开测试。该公司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将脑控接口技术应用于喷气式飞机上,不过这还需要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批。


据美国军方发布的最新消息称,五角大楼也正在尝试开发与脑控接口类似的技术,可让人类大脑与外部电子设备实现数据信息交互,这种技术可让一名士兵直接通过大脑控制无人机。

虽然用意念控制设备的技术还只是研发阶段,但也在脑控无人机比赛上也实实在在地炫了一把,或许这种技术离产业化已经不远,用“意念”操控不再只是幻想。未来用意念来控制身边设备将会越来越流行,这也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不过该技术的前景也值得担忧,如果将其用于破坏,那其后果也将相当可怕。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