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 鹰 的 翅 膀
--新学期之初写给初中生朋友 孙云晓 1994年的春天,一个不同寻常的学期开始了。
人们也许注意到,在关于少年成长的传媒信息中,磨难教育、生存能力、心理素质等词汇出现的密度越来越强了。更令人瞩目的是,今年寒假里,在零下50度的北极村漠河,北 京10名中小学生承受了严寒的考验;山东滨州的100多名中小学生,长途跋涉走向黄河口,用脚步书写下跨向新世纪的青春诗行……这一切都宣告着: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开始了!
学生当然以学习为主,可这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化知识,也要包括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创造。正是苦于这个目的,全国少工委号召广大少先队员投入“雏鹰行动”。面向新世纪,争做新主人。
提到雏鹰,倍感亲切,因为在我刚上初中时,曾跟随大人训练过苍鹰,印象之深终生难忘。
那是一只并不太大的苍鹰,头部漆黑,下体灰白,爪子锋利,精神抖搂。我以为马上就能上山抓野兔了,可大人却摇摇头说:“家养的雏鹰太肥了。不熬一熬甭想抓兔子。”
熬鹰是残忍的。几天几夜之内,不让它吃东西,也不让它睡觉,我们轮番训它。这且不说,还将麻线球儿强塞进它嘴里,吞进胃里,估摸着沾上剩余脂肪了,再用绳儿轻轻拽出来。那些天里,我一走近,这只可怜的雏鹰便战战兢兢,几乎不忍心下手了。
然而,奇迹出现了。雏鹰熬过之后,非但没有倒下,反而更精神了,爪子更加有力量,翅膀也轻快了许多。等我们带它上山时,第一天就抓住了一只肥硕的野兔。那场面极富刺激:雏鹰先飞上天空盘旋几圈,发现目标一头扎下来追击野兔,它一只爪子抓住野兔后裆,另一只爪子猛击野兔头部……我们一齐为它欢呼,心想这下可以让它饱餐一顿了。谁知,大人竟推开了饥肠辘辘的雏鹰,割下兔肉在水里洗净才让它进食。大人说:“吃带血的肉容易长膘。”
雏鹰获得本领固然需要训练,可如果它害怕和拒绝这种训练,不是空有蓝天空有山野空有苍鹰的基因吗?
自古以来,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还没有一只不依靠自己翅膀翱翔的鸟儿。道理十分简单:鸟儿不会自己搏击长空,便难以避免吃掉的危险。人类同样存在这种隐患。隐患之所以危险,在于它具有毁灭性的力量,却又不容易察觉!
雏鹰留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那么,我们具体该怎样去做,才能像雏鹰一样飞向蓝天呢?全国少工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学会自理、自律、自护、自学、自强、简称“五自”行动。我想,任何一个少年,假若真正学会了“五自”,终身都会受益无穷的。
奋斗吧,朋友们,为了生出一双雏鹰的翅膀,为了飞向新世纪的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