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栅和编码器是一个意思,只是一个是直线编码,一个是旋转编码,理论上如果信号兼容,没接触过伺服驱动如果输入线数可调额话,光栅尺可以相当编码器接入到伺服上做闭环控制,理论精度会比伺服电机自带的旋转编码器闭环精度高,因为光栅直接作用于移动测量,而不是中途的传递测量
伺服大绝大多数用旋转编码器有那么几个因素,伺服属于无刷电机,编码器和霍尔元件等等的一些东西可以做到一个腔体里,集成成本低,另外就是模块化的设计,便于施工安装和调试
但是因为环境温度因素影响,也会导致光栅的精度稳定性不如旋转编码器,如果没有个恒温环境,那光栅的精度不一定有编码器的高,因为体积越大的东西对温度的涨缩率越敏感,比如光栅短点的都得有150mm的量程,尺体总长大概得有250mm,温度变化个1~8度,那就得参考一下玻璃的热涨缩率了
记得当初查过光栅尺的资料,绝大多数的标称的100mm误差范围0.02,光栅尺体都是一样的(玻璃尺),分辨率高低取决于读数头对光栅的差分读取,具体的不太了解,但是感觉那些所谓的0.002~0.001分辨率的光栅尺,也就是类似增量式编码器的倍频原理吧
这样算下来,还是旋转编码器兼容性,成本和易用性比较好,调试也方便点,如果外接光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