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jiudun 于 2012-7-24 00:17 发表 
能否详细解释一下,新的和旧的是一样的啊.问题真的是排屑?
一般工廠遇到這種問題時
會先找個螺紋通止規來測量螺絲攻的尺寸是否標準
有條件工廠的會用三線規來正確測量螺紋的底徑
因為通止規只能判定go或是no go而己
並不能正確的測量出螺紋的底徑
大徑不用說了
四溝的一般人都量的出來
要先知道大徑和底徑的尺寸才能夠確認所謂的螺紋深或淺
因為眼睛是最容易上當受騙的
如果使用大廠牌的螺絲攻(山寨品除外)
就不用這麼麻煩了
因為他們的品管用的測量設備
一定比你用的好
上面這一步測量可以省略
螺絲攻的螺紋尺寸確認沒問題後
再來就是要確認引孔徑的尺寸
即使新舊絲攻用同一根鑽頭也要測量看看
遇到這種問題不能只量鑽頭的刃部
一定要找塊鐵鑽個孔來測量孔徑
因為鑽頭很會歪
不直的鑽頭孔徑會放大
你單獨量刃部量個幾百次還是和鑽出來的尺寸不同
引孔放大自然螺紋會變淺
確認了螺絲攻的螺紋及引孔徑都沒問題的話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堵屑了
切屑沒排除
在某些狀況及角度之下
會將螺紋的大徑磨平
看起來自然就變淺了
這種問題很常見
所以後來才有先端絲攻的發明
先端絲攻前面多了容屑槽
可以有效改善這種問題
不過要根治這種問題
還是要先改善攻牙的方法才行
也就是攻幾圈就要完全退出清潔螺絲攻及孔內的切屑後再繼續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