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个实用的东西其实的确很难滴
DWD还是给我了不少启示,想到什么认为值得的就去做就是:em26:,不过应该仔细审核下方案,不要害怕人家剽窃你的东西,多听下大家的真正意见(不管好坏),很多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概念性和边缘性的东西,没有条件最好不要去碰。仔细分析下问题的实质,多和人家交流和讨论是有必要的。
有人拿一个100多元的塑料碟型玩具飞碟来形容DWD的飞行器,不一定很帖切。那个玩具在现实中因该是有载人模型的(嘿嘿,高科技表小看哦),记得80年代的《航空知识》有介绍直升历史的文章说过,几十年前是亨利几代直升机,还是别人做的一种直升机(有书的翻翻去,我的都堆在阁楼上拿不下来),是用螺旋桨的下铣气流吹动一块倾斜的平面来防止机身沿螺旋桨的反方向运动的,和那个塑料玩具的原理是基本相同。不过塑料玩具的巨大固定叶轮很大一部分是用空气阻力来平衡螺旋桨的反向运动的,那个塑料玩具更象70年代老航模玩过的一种橡皮筋动力的直升机,那种橡皮筋动力直升机在螺旋桨下面有个大面积的塑料薄膜来保持平衡。DWD的JJ希望不是这个基本原理。
DWD的JJ要真是两个桨在同一个平面运动的共轴反转的机器,嘿嘿可以说的确还是有点新意的。忽略结构复杂带来的效率下降问题,理论是应该比传统共轴反转的效率高。
传统材料做直径2米左右的两个桨在同一个平面运动的共轴反转的机器模型我认为是有可能的,费用也不会高的离谱,实际意义可能比全尺寸模型大,甚至可以考虑向无人机的发展方,不过两个桨叶要在同一水平面,带来的外型尺寸加大即使效率有所谓提高又会有多少人愿意接受呢,记得JJ多个运动部件就多一分危险哦,嘿嘿我可能选择传统布局以及工艺成熟的机器,考虑多的是性能价格稳定性。
再一点重量和强度取决于用的材料和工艺,是没错,别忘了结构设计和外型设计的重要,这不是某个人的软肋,而中国某些人的软肋,好的外型设计配合优良的设计结构再结合材料和加工工艺还有别的因素是能做一个好产品的。结构不好咳太重咯,用钛合金和碳纤维也弥补不过来哦。
重复研究一类产品有无意义,或有无创新,我们的评价其实也是很无力的。很多东西社会意义比实际意义要大,很多东西却走到了知识面不足的误区,很多东西一开始就进了误区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能分析得透,很多同一原理的东西能发展成为实用的东西或成果为未来的研究者铺路。。。。咳很多东西在做的过程才发现结果并不是人家的原来意思。
“我们认为感兴趣的是水平高机动的碟型飞行器,而不是只能垂直运动的机器”。其实“飞碟”一词也就是来源于不明飞行物体象倒扣的碟子,个人感觉“飞碟”强调的是垂直起飞能力和高的水平机动飞行能力,没发现过它被分类在单独的一类飞行器。碟型飞行器如果只强调水平机动,看来还是做固定翼的飞机比较合适些。还有点我们现在做不到的是“飞碟”有折转飞行能力,目前理论上都很难解决就不谈咯。
DWD的JJ你又看到了什么呢,学到了我们应该努力去尝试,不过要更加严谨。。。10元,100元,1000元在不同的人手里可能就做出同一个东西,真的专家嘿嘿还是很有必要,不过好的专家还是要时间来考验的,有时候可能会说就算10元能做出来同一个东西要是卖不出去或没特别的价值还不如拿去买碗蛋炒饭:em15: 嘿嘿其实是我饿了,很多可以聊的,还是改天把。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