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imalaya 于 2014-6-3 15:14 编辑
动态篇——我要上天 上反角的影响。 理论上讲,多旋翼机只有在所有旋翼一致垂直向下吹的时候效率最高。上反角的存在使得对角线上的两个电机必然消耗一部分功率互相对顶,做了无用功。为了验证上反角对升力效率的影响,特意做了个试飞试验。 试验平台还是 S500 VS FY450,前者有7°的上反角,后者为0°。 先用FY450试飞,为了增加可比性,用这货把重量增加到1.000kg±1g,即千分之一以内的误差。
FY450重量配平,图中旋翼已经在起飞前换成APC MR并重新配平至1000g
试飞,悬停于绿地上空3m的位置,避开地面效应。得到悬停功耗约112W。即力效约8.93g/W。
左段是FY450重量配平1kg,装APC MR1045桨的悬停功耗。
然后,把全套装备挪移至S500平台上,包括电机、桨、电调、飞控、接收机、elogger…总之除了机架之外的一切,全部转移。重新配平到1000g,再试飞。 S500重量配平至1000g
配重铁块和功率记录仪
S500试飞得到的悬停功率: 1kgS500悬停功耗
令我吃惊的是,7°之巨的上反角竟然对功耗和力效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悬停功耗仍然在112W左右,力效仍旧在8.93g/W 上下。
初中物理的基本知识可以让我们从数学上找到根由。如示意图,若电机拉力为f,上反角为α,则f可以分解为互相垂直的f1和f2。水平方向的分力f2会在对角线2电机间互相抵消,只有垂直方向的分力f1表现为升力。
f1 = cos(α)*f = cos7°*f = 0.993*f
果然,在7°角下垂直方向的分力可以达到99.3%,上反角带来的功率损失非常微小。
这个上反角不足以明显影响功率力效,却足以影响飞行器下方的气流分布,向四方分散的下洗气流会增加飞行器的稳定性。
实际试飞体会:上反角使得稳定性明显增强,尤其是在手动模式下,操控起来比无上反角的FY450容易得多。但是这也不可避免的降低了飞行的乐趣。
最后上几张飞行图,因为这个飞控没有GPS,不能自主定点悬停,而且是一个人右手飞,左手拍,所以照片质量欠佳,您多担待。
四肢上翘,肚皮着地
稳稳当当
有种“悬挂感”
结语 S500作为新款机架,受到了不小的关注。这是一款面向经济型入门航拍而设计的机架,注重稳定性和易操作性。尝试对这个机架的优缺点做个总结。
优点 ● 机臂超硬!混纤维塑胶料就够硬的了,还内置碳棒! 彻底颠覆我对塑料机架的固有偏见。 ● 上反角设计,飞行稳定性突出。 ● 轻! 485mm轴距的架子比 450mm的还要轻。 ● 制作精良,模具精度非常好,不在DJI FlameWheel之下,拿在手里赏心悦目。诸如飞边、披峰、缩坑等常见注塑问题一概未见。 ● 脚架坚挺,远胜过DJI和Tarot的软软塌塌晃晃悠悠。 ● 上反角设计使这款机架的应用非常灵活,正装反装都能飞,反装时机臂兼任机架,架势犹如一只长腿怪兽,更有科幻感,别有风味。(我猜这并非设计者本意,而是本人头脑短路的意外收获 ^_^)。 ● 上下板间距近。整体观感很薄,很轻盈的感觉。大爱。 ● 配色很漂亮,白蓝的色调视觉上非常舒服,清清爽爽的,犹如蓝天白云……。 遗憾: 注:这款机架完成度非常高,制作水准高于市面上绝大多数产品,以下乃笔者本着鸡蛋里挑骨头的BT精神吹毛求疵之言。 ● 未提供上反角可调的设计。(怎么样,够吹毛求疵吧 ^_^)。 ● 上反角设计,略显灵活性不足。 ● 固定螺钉是普通螺钉而非阶梯螺钉。 上下板开孔略大于螺钉直径,上下板完全依靠螺钉帽压紧,在机臂受力时会有稍许移位。为了避免移位不得不用大力上紧螺钉。个人更倾向于DJI或Tarot的阶梯螺钉方案,螺钉光杆部分3.2mm轴径与上下板3.2mm孔精密匹配,横向自然地定位紧密,而并非依赖螺钉帽的下压力。无需大力拧紧即可保证横向无虚位。 ● 上板未设计电池绑带槽孔,相当程度上限制了机架在非航拍/纯娱乐飞行的应用。(当然自己DIY一下也不难,就像我在前文中做的那样) ● 上下板间距近,实测18.5mm。这可能妨碍部分外形高大的飞控的使用。我用FC450没问题,但已有报道NAZA放进去有困难。 ● 白蓝的色调视觉上非常舒服,清清爽爽的,犹如蓝天白云…… 当然这是在地面上看的观感,一旦真的飞上蓝天白云,会不会瞬间隐形?“融化在蓝天里”。。。。
************* 2014-06-03 更新:另类玩法之外翻角....的飞行姿态 ***************
这次试飞的感受更加明显,带7°外翻角的S500显著的趋向于活跃,改变姿态更加积极,甚至已经调好的感度下都能观察到小幅震荡的行为。
同前,因为这个飞控没有GPS,不能自主定点悬停,而且是一个人右手飞,左手拍,所以照片质量欠佳,您多担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