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GJ 于 2018-2-7 11:25 编辑
KGJ 飞控算法的特点与演变
一、KGJ飞控算法的特点
1、操控特点
摇杆偏离中心位置的大小与飞行器倾斜角度相对应,摇杆回中,飞行器回到水平姿态,大家可能觉得这个没什么特别的呀,几乎任何飞控都有这个自稳功能呀,接着请看下一点!
2、传感器
该飞控仅使用陀螺仪,无需加速度计,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有点小意外了,但可能仍有人觉得,是不是利用角速度积分得到了角度,从而实现了姿态角的控制,再接着往下看吧!
3、控制算法
没有任何姿态的解算,也没有复杂的PID控制,仅有一个陀螺仪数据的比例叠加到电机上,是不是觉得有点神奇了,如果觉得还有点意思,就请继续关注下面的详细介绍吧。
二、KGJ飞控算法的演变
1、KGJ飞控的硬件
KGJ飞控的硬件完全兼容KK V5.5版本,区别在于处理器换成了Arduino Nano模块,这样更便于开发调试,PC机上有一个类似MWC飞控的GUI的参数观察与调试,当然是相当简化的最基本内容。
2、Rolf R Bakke 的 KK 算法核心介绍
最早的KK飞控是由 Rolf R Bakke 设计的,其算法的核心采用了PI控制算法,是用汇编语言写成的,也是相当经典的,当然也有很多辅助功能(这些辅助功能我感觉没什么用),现将部分能说明问题的代码摘录如下:
;-*- Quadrocopter (Quadrotor) Controller V4.7X-*-
;-*- All Code And Hardware Design -*-
;-*- By Rolf R Bakke, April, juli 2010 -*-
………………………………………………
; M1,CW M3,CCW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2,CCW M4,CW
………………………………………………
b16mov MotorOut1,RxInCollective
b16mov MotorOut2,RxInCollective
b16mov MotorOut3,RxInCollective
b16mov MotorOut4,RxInCollective
; 这一部分是将遥控接收的油门控制数据输出的四个电机的控制输出
;--- Calculate roll command output ---
lds t, RollGyroDirection
tst t
brpl ma60
b16neg GyroRoll
ma60: b16fdiv GyroRoll, ScaleGyro ;scale inputs
b16fdiv RxInRoll, ScaleStick
b16mov CtrlCommand, GyroRoll ;calculate error
b16add CtrlCommand, RxInRoll
b16add IntegralRoll, CtrlCommand ;I
b16mov Integral, IntegralRoll ;I-term limit
b16ldi IntegralLimit, I_TermLimitRoll
rcall ILimit
b16mov IntegralRoll, Integral
b16mul CtrlCommand, GainPotP ; P gain
b16mov Temp, IntegralRoll ; I gain
b16mul Temp, GainPotI
b16add CtrlCommand, Temp
; 上面这一段是计算横滚控制命令的 PI 修正
;--- Add roll command output to motor 1,2,3,4 ---
b16add MotorOut1, CtrlCommand
b16add MotorOut2, CtrlCommand
b16sub MotorOut3, CtrlCommand
b16sub MotorOut4, CtrlCommand
; 再将横滚的 PI 修正叠加到四个电机的输出
后面还有俯仰、偏航等几乎同样的算法,在此就不过多的赘述了。
但这里的核心是先求“摇杆控制数据”与“陀螺仪数据”的差,也就是“角速度误差”;再求的是“角速度误差的积分”;最后是“角速度误差” *P + “角速度误差的积分” * I,这是一个标准的PI算法。
这里提一个小插曲,网络上搜到的KK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是法国的开源项目,另一个说是韩国人开发的,据我所知后来发展的KK是韩国人做的,但前面这个肯定不是,从 Rolf R Bakke 的名字,和他最初的帖子 Build KapteinKUKs Simple and Low Part Count Quad, Hex and Tricopter Flight Controller 中的 KapteinKUK 来看,有点像是挪威人,这只是我的猜测,由于我的知识有限,也不能确切的获得答案。
3、德国人Minsoo Kim 修改的 KK 算法核心介绍
;-*- 四轴X模式控制器 V1.0 -*-
;-*- 所有代码和硬件设计 -*-
;-*- 作者:Rolf R Bakke -*-
;-*- 日期:2010年4月 -*-
;-*- -*-
;-*- 2010年10月,由Minsoo Kim修改的代码 -*-
;……………………………………………………
;M1 CW *\ /* M2 CCW
; \ /
; +
; / \
;M4 CCW */ \* M3 CW
;
;……………………………………………………
;--- 油门混合到 4 个电机的输出 ---
b16mov MotorOut1,RxInCollective
b16mov MotorOut2,RxInCollective
b16mov MotorOut3,RxInCollective
b16mov MotorOut4,RxInCollective
;--- 计算横滚输出命令 ---
b16load GainInRoll ;横滚比例输出
ldi t, PotScaleRoll
rcall FastDivide ;除以 2^t(快速除法)
lds t, RollGyroDirection ;读取陀螺仪方向
tst t
brpl ma60
rcall NegateXY ;取负值
ma60: b16store Temp
b16mul GyroRoll, Temp ;乘横滚陀螺仪
b16load GainInRoll ;摇杆比例输出
ldi t, StickScaleRoll
rcall FastDivide ;除以 2^t
b16store Temp
b16mul RxInRoll, Temp ;乘摇杆横滚输入
b16add RxInRoll, GyroRoll ;两个输出相加(摇杆+陀螺仪)
;--- 将横滚命令输出添加到 4 个电机 --- Minsoo Kim (2010.09.09)
;b16ldi Temp, 1.5 ;RxInRoll = RxInRoll * 1.5
;b16mul RxInRoll, Temp
b16sub MotorOut2, RxInRoll
b16sub MotorOut3, RxInRoll
b16add MotorOut1, RxInRoll
b16add MotorOut4, RxInRoll
德国人修改后的算法取消了积分环节 I,只留下了“角速度误差” *P,很多辅助功能还保留的,我真是有点不明白,陀螺仪的安装方向都已经确定了,还要保留陀螺仪的方向设置这项干什么,真是不可思议!
4、KK_C飞控算法核心介绍
KK_C 的作者是福建的 Gale,具体名字不详,这个程序在国内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详情大家可参看下帖:
重磅:KK_C飞控软件下 载/详细说明书/完整源代码
和KK相比,KK_C 1.0版本增加了不少实用的功能:
(1)开机等待遥控器信号功能(保障使用安全)
(2)飞行器模式选择功能(免烧固件)
(3)全遥控器设置(免调电位器)
(4)软件消震动算法(可配置开/关)
(5)支持摇杆指数功能(可配置开/关)
(6)PI控制算法(电位器调节感度)
(7)333Hz高精度电调信号输出
(8)电位器正反向识别功能
作者是这样描述 KK_C 的:“我下载了KK的源码进行研究,比较麻烦的是,KK的源码是用汇编写的,很多人是看不懂的。…… 因此我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用C语言完整从零编写了KK飞控的源代码,并且增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功能,使得KK的使用更加方便。”
其他问题我也不讨论了,也仅谈谈其核心的 PI 控制算法。
核心代码如下:
// X Mode X模式
// 1 2
// X
// 3 4
Motor1=MotorLimitValue(thr + ail - ele + rud);
Motor2=MotorLimitValue(thr - ail - ele - rud);
Motor3=MotorLimitValue(thr + ail + ele - rud);
Motor4=MotorLimitValue(thr - ail + ele + rud);
//MotorLimitValue 是限幅,很简单此处不讨论
其中 ail、ele、rud 如下:
thr=RxThr;
ail=RxAil/4;
ele=RxEle/4;
//将陀螺仪信号累加到调节量上
ail+=GainAdj(GyroRol,GainRol)+GainAdj(GyroRolI,GainPit);
ele+=GainAdj(GyroPit,GainRol)+GainAdj(GyroPitI,GainPit);
rud=RxRud/4+GainAdj(GyroYaw,GainYaw);//+GainAdj(GyroYawI,GainPit);
// 感度调整
int GainAdj(int gyro,uchar gain)
{
int r;
r=gyro/8;
r*=gain;
return r/(128/8);
}
至此,我们先看 KK_C 的 P 算法,该算法是感度直接乘上陀螺仪的角速度值(注意这里不是角速度的误差值),也就是 P * Gyro,从这里我们已经看到,这不是一个 PID 算法中的 P 算法了。而且输出是将遥控器的摇杆控制量与陀螺仪*增益直接相加的,所以这里一步不知道是作者该写成 C 过程中的疏忽错误还是有意而为之(这在他公开发表的帖子里没看出是有意而为之的)!
关于 KK_C 的 I ,我们下面再来讨论。
//带回归计算积分值
GyroRolI=GyroIntegral(GyroRolI,GyroRol);
//带限幅/带回归积分函数
int GyroIntegral(int v,int delta)
{
//内部积分增益
delta/=4; //delta=-511~511 -> -127~127
v+=delta;
//限幅
if(v>2000) v=2000;
if(v<-2000) v=-2000;
//回归
v/=2;
return v;
}
这个函数,我们再加以简化,先去掉限幅,我们来看看这个函数可以简化成一个什么样的算式。
v = 0.5*v + 0.5*(delta/4)
这里 v 就是 KK_C 的积分,delta 就是零偏修正后的陀螺仪值,从上面这个式子,我们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这个式子是一个典型的一阶滤波算法,也就是对陀螺仪输出值的1/4进行了一个低通滤波(这个依然等效于陀螺仪的输出,KK飞控板的硬件上陀螺仪是经过RC低通滤波的),再乘上增益,最后与遥控器的控制量叠加在一起输出到电机。作者为什么这样做呢?那是因为前面的 P 项感度已经调到很大了,效果还不好,说明 P 值仍然偏小,为此增加这个所谓的积分项,感觉好一些了,其实作用就是将 P 又增大了一些而已,作者也说过,太大了会摆动,总之,这一切也就等效个 P,但注意这里仍然不是 P乘以“角速度误差”,也不是“角速度的积分”,仍然是个“角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