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MakeZine看到个有意思的制作:脑电波诱导器。它利用双声拍技术BBT(Binaural Beat Technology),分别在左右耳产生不同频率的声波,大脑对这种声波处理后感知到了第三个声音(类似和弦音),这个声音随左右耳声波频率之差进行渐强渐弱循环;同时它在眼部也用同样的手段分别对左右眼进行闪光刺激,闪光使用的是5mm的LED,光线很强,闭着眼也能感觉到灯光在闪烁,进一步刺激脑电波跟着我们给定的频率走,从而达到诱导脑电波效果。
看了这么有意思的东东,也打算D一个试试效果,于是上网搜集了一些资料,现在我们先看看这些资料,了解一下其中的技术细节:
● 脑电波 目前科学所知的脑电波频率主要都包含在30Hz以下:
β(贝塔)波: 13-30Hz 这个状态下大脑处于高度清醒状态 α(阿尔法)波: 8-13Hz 这个状态下大脑处于放松状态,但仍保持意识 θ(塞塔)波: 4-8Hz 这个状态下大脑处于似睡非睡状态 δ(德尔塔)波: 0.5-4Hz 这个状态下大脑处于昏睡状态 γ(伽玛)波: 30-100Hz 这个状态据说砖家们目前还没烟酒明白
实际上上述几种脑电波一直都存在,只是当某种波形所占比例占主导地位时我们将处于其对应的状态上。
● 脑波诱导机理 科学实验证实,当外界对大脑进行刺激时,有可能诱使大脑从一个状态转变到另一个状态。比如当前大脑处于β状态(清醒状态),如果我们用10Hz的声波刺激大脑一段时间,则脑电波就会向我们输入的频率转变,诱导大脑进入放松状态。利用这个机理,我们就可以对大脑的活动进行人为的干预,使其进入我们预设的状态。
● 双声拍技术 对于大脑进行外界刺激,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声音,然而,人耳能听到的频率是20Hz-20KHz,能有效刺激大脑的声波频率都很低,无法直接用低频声波进行刺激,这就需要使用一种特殊的技术:双声拍技术(Binaural Beat Technology)。比如我们对左耳施以一个400Hz频率的声波,同时给右耳一个414Hz频率声波,当我们听到这2种相近但不相同的声音时会在大脑进行整合,我们会感应到第三个声音:一个频率为14Hz大小随时间渐强渐弱的声音,这个声音就是所谓的双声拍,它会被大脑所接收,并有效的刺激大脑对这一频率进行响应,从而达到我们使用指定频率对大脑施加刺激的目的。 双声拍现象早在1839年就被发现,然而直到1973年才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刚开始时,双声拍被作为研究认知及神经生理的工具,接着被用于医学诊断,后来被用于临床治疗。 早期,由于难以对音频的发生进行准确控制,这一技术发展缓慢,甚至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直到电子音频技术的出现,这一技术才得以普及应用。而近代的数字音频技术更是让这一技术得到迅猛发展,通过数字音频技术,我们可以准确的合成复杂的双声拍频率,从而深入研究不同频率对人脑及全身的影响。
● 使用脑电波诱导器需要注意的事项(部分取自原文部分来自网上文章) 1、诱导频率是通过立体声频差产生的,所以要使用立体声耳机才有效果 2、使用诱导器一般以每次15-20分钟,每天20-60分钟为宜 3、尽管诱导器具有多种保健功效,但它并不能取代医疗诊断及治疗活动 4、闪烁的灯光可能对有癫痫病症的人群产生不良反应 5、患有多动症的人群也不宜使用脑波诱导器 6、未成年人处于发育阶段也不建议使用 7、诱导的功效不会因为音量的增加而增加,所以使用时将音量调整到舒适大小即可
[ 本帖最后由 ogrobot 于 2010-10-12 20:3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