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美珍:半世纪前创造滑翔机纪录至今未被打破2010年05月25日 07:59
来源:中 国航空报
字号:T|T0人参与3条评论打印转发
沈美玲(中)同伙伴及滑翔机合影(中 国航空报图片)
那是一种奇妙的感受。滑翔机在上升气流中盘旋上升,驾驶员觉得好像是乘上了快速上升的电梯,地面在迅速远离,景物逐渐模糊起来,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拔地而起”的感觉吧!而坐飞机,沿着斜面爬升时,却是另一种感觉。
直到滑翔机上的高度表指示到3620米时,上升气流才逐渐消失。这时,滑翔机已经攀升到上升气流筒的顶端,气温大幅度下降,比地面要低20多摄氏度,座舱盖上已结上了冰霜。但是,有了高度就意味着滑翔机可以滑向远方,沈美珍紧张的心情一下子觉得轻松了不少。高级滑翔机有很好的空气动力特性,比如当时的这架国产高级Ⅰ型滑翔机,它的最大滑翔比是24。从3620米的高度上,保持有利速度,从理论上说可以滑出86.88千米才会降至地面(当然,航空技术发展了,现代先进的滑翔机性能还要好些,滑翔比可以达到40以上,滑翔距离也更远,中 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国产“前进号”高级滑翔机的最大滑翔比是25.7)。
直到此刻沈美珍才顾得上欣赏一下周围地面的风景。凡是有上升气流的日子,能见度都好得出奇,这是因为地面烟尘也会随上升气流升入高空的缘故。身处高空,俯瞰祖国的大好山河,自豪之感油然而生。远方的狼牙山历历在目,抗*英雄五壮士曾从那里跳崖;那里还有顽石林立的易水河,2000多年前,燕国勇士荆轲在此留下了悲壮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今天,沈美珍心里却怀着另一种心情,一种强烈愿望:一定要把握机会,创造新的滑翔机留空时间纪录,为中华儿女争光,为祖国争光。
离开上升气流后,下一步该怎么办,什么地方能找到新的上升气流?沈美珍环视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发现距机场东南方25千米处的固安县就在眼前。经验告诉她,一般居民密集的地方气温较高,因而也容易产生上升气流。于是,决定向固安上空飞去。
但没想到在飞往固安的途中,沿途遇到的都是下降气流,使滑翔机的高度不断下掉。如果到达固安上空找不到上升气流,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高度返回机场着陆。这正是考验一个滑翔员勇气和意志的时刻。沈美珍果断地保持着有利速度向固安滑去,因为她相信:在对流的大气中,下降和上升运动是相伴而生的。
事实证明了她的判断是对的。固安上空果然存在理想的上升气流。她驾驶着滑翔机在那里又爬升到了3900多米高度。正当她的滑翔机在固安上空盘旋时,一个神秘的小黑影向滑翔机袭来。到了近处才看清,是一只气势汹汹的老鹰。这种称霸天空的动物有一个习性,就是不允许其他族类侵犯它的领域。不过一经对阵,它自知渺小只好无可奈何地遁去了。
到了下午3时,出现了“气流危机”。由于阳光普照地面,各处的温差减小,空气的对流也随之减弱。这时,沈美珍已在空中滑翔了5个多小时,由于体力消耗较大,她开始往机场方向滑去。
在机场上已经见不到其他在天上的同伴。在“气流危机”时,他们都已相继退出了竞赛回到地面。此时,大概正坐在明亮、干净的餐厅里,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今天的飞行。想到这儿,沈美珍忽然感到了疲倦和饥渴。在冰冷狭窄的滑翔机驾驶舱内,她的手脚早已冻麻木了。
于是,她掉转机头……但不是进入着陆航线,而是又滑向了机场北方的拒马河上空。
她想,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升温慢;阳光减弱或日落后,降温也慢,所以在河流上空,白天多是下降气流,而到了傍晚河水会向空气中释放热量,产生微弱的上升气流。
来到拒马河上空,她在柔弱的上升气流中游弋。她小心翼翼地操纵着滑翔机,严格保持着适当的飞行数据,让滑翔机缓缓上升或仅仅是维持飞行高度不变,最后争取以最小的速率下降,经济地使用宝贵的飞行高度。
夕阳渐渐西下,天空恢复了平静。沈美珍的滑翔机是在这次滑翔竞赛中坚持飞行到最后的一架。她的精力和体力都已消耗到了极点,现在必须着陆了。当她的滑翔机在机场边界出现时,在地面上看它就像是落霞中的一只大鸟。
傍晚6时零7分,沈美珍的滑翔机开始在涿州机场的草地上滑行。滑翔机徐徐停下来,她打开了座舱盖……
第一个跑上来迎接她的是张佐臣政委。他不无激动地面带笑容,祝贺沈美珍以8小时零9分的好成绩打破了我国女子滑翔机留空时间纪录,为中华女儿争了光,为祖国争了光。
半个世纪过去了。上述滑翔纪录尚未被人打破。年已过古稀的沈美珍,现在中 国航空博物馆担任飞行技术顾问和航空史研究员。(航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