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叔 于 2015-11-4 17:09 编辑
超级大蛋糕:工业无人机千亿市场!
无人机+工业应用已经开始,现在来盘点工业应用的无人机的需求有多大,先来看看无人机应用的行业有哪些:
1、电力巡线领域无人机需求分析
2、输油管道巡检领域无人机需求分析
3、森林防火领域无人机需求分析
4、公共安全、反恐维稳
5、农业植保
民用领域的潜在需求总架数已经接近10000 架,市场规模150--300 亿之间,其中并没有考虑无人机定期维护、保养、软件升级的附加费用。另外,如果考虑其他民用领域、军事装备需求以及海外市场,其规模将超千亿。
国内工业级无人机市场的现状:
与消费级市场一片火热不同,目前国内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尚未出现爆发性的指数型增长。据了解,工业级无人机在电力、安防、农业、森林防火、警用等不同细分领域的应用稳步增长,整体处在爆发前的积累阶段。同时,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火热提升了无人机在不同应用领域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推动了无人机在工业级市场的推广。
与消费级市场类似,工业级市场尚未爆发除了下游各行业对无人机的应用缺乏一定的理解外,与各无人机企业自身发展的局限也有很大的关联。这些局限大致有如下几点:
(1)销售渠道匮乏。个别企业虽然技术处在行业前列,产品种类齐全,飞机性价比很高,却缺乏销售渠道和关系网络,不能进入ZF或者某些行业大型企业的采购目录,从而无法进行大规模销售。目前收入主要来自于项目制带来的无人机的销售、服务以及为科研院所、高校等ODM无人机。
(2)产品单一,技术积累薄弱。例如,有些企业只有四轴多旋翼一种类型的无人机,由于四轴没有动力冗余,坏掉任何一个桨,飞机就会坠落,在工业领域应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应用范围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3)产品定价过高,性价比差。有些企业虽然技术指标处在行业前列,但是产品定价过高,性价比差。虽然依靠一定的企业、ZF关系网络有一定的销售,却难以大范围推广。例如同样一款续航30分钟左右的无人机,该企业的售价在60~80万元,而另一家企业同样参数的产品售价只有4.5~6万元。
(4)团队不稳定。例如某工业级无人机企业创始团队多次分裂,虽然有一定的技术,却影响了企业整体的发展。
在工业应用领域,目前有两股力量:
第一种是,目前无人机市场的真正的BAT企业,比如,大疆、零度、极翼、极飞,这些都是有研发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企业,他们要不就是亲身上阵,直接提菜刀就上战场的,比如极飞就是一个典型,收购广州天翔进入植保行业的大疆也是一个,专门给很多做工业设备的企业做工业机整机解决方案提供ZIDAN的极翼也算一个,零度就更不用说了,之前就一直是做项目无人机的企业。
第二种是,类似最新发布自己的无人机的海康卫视,专门做安防的企业。(控制系统是他们自己做的吗?没有确认!)
现在我们来盘点一下他们的具体情况:
航模玩具公司大疆收购广州天翔涉足农业无人机
“一叔醒醒,航模玩具公司大疆收购广州天翔航空,要做农业无人机了!”
昨天晚上熬夜学习航模知识,一大早的还没有醒过来,就被大疆的新闻给摇醒了。开个玩笑。其实,行业内的人都知道,大疆是做航拍机的,占全球市场的60%以上,在无人机航拍上,大疆占领了市场的高地,但在工业无人机领域,大疆的戏份不多。
但快速发展的无人机市场,特别是工业无人机市场,让大疆坐不住了。终于,汪先生通过收购广州天翔的方式,正式宣告进入无人机市场。(之前内部消息是说,跟广西田园谈,但没有谈拢)
极飞无人机为什么押注农业服务?
在农业植保领域,极飞算是一个认真投入的企业。为什么会进入农业领域,这也是击飞的无奈的地方,因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被大疆压制,所以“最后极飞选择从农业领域切入”。当然做出这个选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市场规模十分可观。中国有18亿亩耕地,每年的花费是100元,即便折算三分之一,也有600亿的市场规模。如果能拿下这块市场,也许极飞就能对年营收30亿的大疆弯道超车。
这就是极飞的孤注一掷的决策。
给打仗的人提供ZIDAN的极翼
只要有战争,就有军工厂。对于战争的人来说,良好的装备,是战争胜利的保证。专注于提供整机解决方案,也算是一个定位。看来极翼也算是有点远见,在竞争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自己提供无人机,+行业设备和行业资源的能力,这样也许更快,更有优势。大疆是通过收购进入工业无人机市场,极翼算是开拓了另外一种竞争模式。
卯足劲要跟大疆干的零度
零度把自己的消费无人机,卖给了雷柏。最后发现,雷柏给他带来的不是当初的承诺。于是乎,自己开足马力,要进入工业无人机市场。内部消息,零度也在做自己的农业整机。消费机市场跟大疆干了半天,还没有胜算。现在进入农业整机,又要跟极飞拉开架势干一架。
海康威视拖家带口要自己干
安防行业的老大,终于让自己的安防设备上天了。这是最近安防行业中最闪亮的新闻,我想,在安防的前10名的企业,也都开始发抖,或则发飙了吧。再不做无人机,就被市场淘汰了。但听说海康威视是自己从去年就开始组团队自己干的,如果现在这些安防企业,也要自己从头来干,还有机会吗?挑战最大的是时间,海康威视要干1年多才出产品,自己组团干,等1年多后再出来产品,黄花菜都凉了。另外就是,这个行业人才缺少,就算投入了人力,投入时间,但产品出不出来还是一个问题。所以,找现有的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来合作,是最优的模式。哪些有控制系统研发能力的企业合作,让时间和成本,特别是竞争的成功机会成本更低。
问题来了:
类似有行业资源能力的企业,不管是电力、安防、警用、农业,最关键的是让自己快速的进入这个市场,快速的有产品,有自己品牌的无人机,在市场上占一个坑,是最关键的。
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就看各家企业如何发力了。
大家伙们,1年之后,我们再见分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