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查看: 3838|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历史上对飞行器的制造.. 你知多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8-20 1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技术水平,就已是世界一流,


我国大飞机项目,已上马,西飞是总装厂,其型号和大力神C130差不多,

探月嫦娥一号,探月飞船,我估计,国庆节前后将会发射.
用第二宇宙速度,也要飞五天五夜,

我们离"航空,航天大国,还远吗?



请仔细阅读.




二、一只会飞的木鸟

有飞行的理想,就有飞行的实践。

公元前五世纪初,正是我国春秋、战国交替的时代

。那时候,学术很发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盛

景象。特别是生产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铁制工

具已经开始广泛使用了;机械学、物理学、军事工

程学的初步原理,也被一些人掌握了。在这个思想

和物质的基础上,出现了墨子制造的会飞的木鸟。

墨子名翟〔dí敌〕,约生于公元前468年,约死于公

元前376年。他是当时著名的哲学家、ZZ家,又

是多才多艺的科学家。以他为代表的一个学术派别

,叫作“墨家”。墨家的学说,后来被汇集成一部书

叫作《墨子》。在《墨子》里,主要记述了墨子的

思想,以及墨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此外,还有

一部分,讲的是机械制造和战争防御的方法。在这

部分材料里,还涉及有关力学、声学、光学、几何

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因此,《墨子》这部书,不

仅是我国早期的哲学著作,而且是我国早期



的科学著作。

墨子重视实践,曾亲手制作守城的器械,技术很高

明。据说,他曾经带领三百多个弟子专心研究飞行

原理,花了三年的时间,制成一只会飞的木鸟,古

书上把它叫作“竹■[què却]”或者“木鸢[yuān冤]”。

关于这件事,我国很多古书里都有记载。有的说:“

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飞)一日而败(坏)

。”有的说:“墨子削竹为■,飞三日不下。”有的称

赞那只木鸟,说它反映了当时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

。有的讥笑墨子,说他浪费三年时间造出一只飞了

一天就坏了的木鸟。

根据古书上记载的材料,我们可以推想:那是一架

用木或竹制成的鸟形的飞行器,它或者利用高坡下

滑的力量,或者凭借风力,可以上升起来,并且在

空中飞行一段不短的时间。这种凭借空气的浮力在

空中飘飞的飞行方式,叫作滑翔[xiáng祥]。但是,

也有人猜测,那只木鸟是模仿飞鸟制作的,因此,

可能是振动翅膀来飞行的,不是滑翔。这种振动翅

膀的飞行方式,叫作振翼(也叫扑翼)飞行。至于

那只木鸟有多么大,古书也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

,从三百人专心研究试制了三年这一点来看,我们

可以推想,那只木鸟的制作规模是比较大的,不会

是仅仅象小鸟般大小。

关于制作“木鸢”的故事,也有人把它算在鲁班的帐上。

鲁班,又叫公输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最著名的匠人

。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把他看作土木工匠的

始祖,亲切地称他为“鲁班师傅”。他曾经制作过攻

城用的“云梯”和水战用的“钩拒”,这在当时是个了不

起的发明。由于他的制作技术超过了同时代人的水平,

因此人们把他神化了。后世人把许多同他不相

干的工程,象北京城的角楼和赵州的石桥①,都说

成是他创造的。也有人把他看成是“木鸢”的发明者

,而且夸大地说他曾经乘着这架木鸟飞到空中,窥

[kuī亏]探过宋国的都城。

在两千多年以前,科学技术水平还是很低的,没有

条件制作能够乘人的飞行器。因此,上面的说法是

不可靠的。但是,

鲁班和墨子同是著名的工程家,并且基本上是同时

代人。墨子能够造一只会飞的木鸟,鲁班也未必造

不了。只是从现有的史料来分析,鲁班造木鸟的说

法,附会的成分更多一些。

不管那只木鸟是墨子造的,还是鲁班造的;不管那

只木鸟飞一日也好,飞半日也好,总之,反映了这

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两千三百多年以前,我国就

出现了第一架飞行器。这在我国的技术发展史上,

应该看作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由于古书的记载

太简略了,历代的学者又认为那只会飞的木鸟没有

实用价值,所以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那只木鸟的

制造方法也没有流传下来,这是很可惜的。

[ 本帖最后由 laoz 于 2007-8-20 17:57 编辑 ]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22
发表于 2007-9-26 22:38 |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
21
发表于 2007-9-15 00:5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顶

20
发表于 2007-9-8 20:32 | 只看该作者
:em26: :em26: :em26:
19
发表于 2007-9-3 16:19 | 只看该作者
:em15:
18
发表于 2007-8-23 19:0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在袁世凯的时代就有一个国人是美国XX大学一期的航空设计毕业,回国后袁出资他造了一架飞机,后来摔了,想袁再1出钱袁却不给了,他就用剩下的钱造了部汽车.~~~
17
发表于 2007-8-22 19:01 | 只看该作者
:em17:
16
发表于 2007-8-22 10: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aoz 于 2007-8-22 05:41 发表
说不定发明近代飞机的人,是冯如先生!


这个你错了,莱特兄弟是第一个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8-22 0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Edward 的帖子

我还漏掉一个重要的人!

美国华侨"冯如"先生.

他是"近代"咱中国飞机制造的第一人!

他是广东中山人,在美国完成了他设计的飞机,把飞机和图纸一同带回祖国.

      不远万里,历尽艰难         .(你想在一百年前,用船把一架飞机,运到中国来,是多吗不易!)

回来参加"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

中山先生,命其组织革命航空队,(既空军)一同北伐,

他在广州市白云山下(就是现在白云机场那个位置)试飞时,遇到切变风,
不幸希生,

他和"莱特"是同时代的人.

因老美一向歧视咱华人,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他也不承认你.

咱们没有"认真"去研究这段历史,说不定发明近代飞机的人,是冯如先生!

论不到"莱特"呢!

[ 本帖最后由 laoz 于 2007-8-22 05:49 编辑 ]
14
发表于 2007-8-21 23:03 | 只看该作者
配上图片就更好了!
13
发表于 2007-8-20 20:4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的要害就是保密意识太强了,我国因此损失的文化已不在少数了:em00: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8-20 2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Edward 的帖子

说的好!太好了!
11
发表于 2007-8-20 19:25 | 只看该作者
:em24:
10
发表于 2007-8-20 18:36 | 只看该作者
中古的辉煌今日只能缅怀,切不可自喜。
LZ却遗漏了民国时期为抗击日本零式战斗机的“研驱零”和“研驱一”式战斗机。
研驱零我实在找不到图片,上两张研驱一的图片让大家看看当时飞机设计的水平:


前略翼有效提升飞机临界速度并兼备低速时的机动性,海鸥翼型有效降低起落架长度,减轻重量。高点座舱要在最后期的P51D上才能看到。
以上图片出处:http://www.kangri.net/iso_details.asp?levelid=02.50&ID=1265上面有非常详尽的故事。
我觉得,一种飞机,不能因为最后没有投产就否定她的先进性,不能因为研制她的人被赶到一个岛上就埋没了她的踪迹。
9
发表于 2007-8-20 18:35 | 只看该作者
嗯。古人的发明我们都没有仔细的研究和继承下来啊。。。
8
发表于 2007-8-20 18:1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7
发表于 2007-8-20 18:08 | 只看该作者
:em26: :em26:
6
发表于 2007-8-20 17:54 | 只看该作者
好长一大串
5
发表于 2007-8-20 17:54 | 只看该作者
:em04:
4
 楼主| 发表于 2007-8-20 17:41 | 只看该作者
六、飞弹、气球和竹蜻蜓

早在十四世纪初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在制作风筝和

火药箭的基础上发明了最早的“飞弹”。

在《武备志》里,记载着一种叫作“飞空击贼震天雷

炮”的武器。这种炮的主要部分是用篾〔miè灭,竹

片〕编成的空心球,它的直径是三寸五分。球内安

一个纸糊的小筒。筒长三寸,里面装有起推动作用

的火药,叫作“送药”,用引线接出;筒的上部装爆

发性的火药,叫作“发药”。球外用纸糊上十几层。

球的两旁各安一个翅膀(如图)。在发动攻击的时

候,先顺风点燃引线。在火药作用力的推动下,那

炮就飞进敌军阵地。等


到送药燃完,引起发药,炮就突然爆炸,威力很大

这不就是飞弹的雏〔chú除,幼小〕型吗?

在《武备志》里,还记载着一种叫作“神火飞鸦”的

武器,其实也是一种雏型的飞弹,在军事上往往用

来放火烧敌人。它的制造方法,大致是:用细篾做

一个长篓子,大小同一只斤把重的鸡一样,用棉纸

密密封固,里面装满火药。篓的前后装上头尾,两

侧安两个纸糊的翅膀,形状象正在飞着的大乌鸦一

样。每个翅膀的下面,斜钉着两个大起花。鸦背上

钻一个眼,放进四根一尺来长的药线,分别同四支

起花连在一起。那四

根药线又总连在一起(如图)。临用的时候,先把

四支起花点燃,在起花的推动下,火鸦高高地飞去

。起花里的火药烧完了,起花的作用也就消失了,

于是,火鸦掉了下来。那时候,引线点燃了鸦身里

的火药,火焰立刻喷射出去,到处就漫烧起来了。

据说,用这种“神火飞鸦”去烧敌人的营盘和船只,

效果是很大的。

这种飞行火器的发明,在世界飞行史上应该占有十

分重要的地位。现代的飞弹和导弹都是在这一原理

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火药到火药箭,再

进一步发展到飞弹,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人类飞行

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同飞行有关的气球,我国劳动人民也很早就发明了


《淮南子》上说:“取鸡子去汁,燃艾火,……疾风

高举,自飞去。”这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研究并

掌握了气球升空的原理。

传说五代时①,出现过一种能够飘浮在空中的“飏灯

”,作为联络信号。有一种说法,这种灯又叫作“孔

明灯”。“孔明灯”这一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

说法是因为从灯的“孔”中透出“明”亮,所以叫“孔明”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灯的发明人是诸葛亮,诸葛亮

又叫诸葛孔明,所以这种灯也叫“孔明”。如果按照

后一种说法,那么,这种灯的发明时间竟要上推到

三国时期。不过,根据那时候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

件,有人怀疑不大可能制作出这种会飞的灯的。

到了元朝①,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元军在作战的时

候,曾经使用不同颜色的“灯球”,浮升在空中,作

为军事活动的联络信号。有人推测,这种灯球已经

是一种初期的气球了。

有一个叫哥德斯春的美国人,写了一本《西洋航空

发达史》,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元朝仁宗登

位的时候(十四世纪初期),在首都北京的上空,

升起了一个气球。据说,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

正的气球。

现代的直升飞机,在刚发明的时候也叫“螺升机”。

它是利用螺旋桨产生的拉力直升到空中去的。螺旋

桨在高速度旋转的时候,会产生很强的上升力量。

这种现象,我国劳动人民也很早就发现了。

几百年来,民间一直流行着一种为儿童喜爱的玩具

——竹蜻蜓。用竹片或木片做一个二三寸长的小叶片

,叶片的两端扭成相反的斜角,中间穿个小孔,把

它套在一根刻有螺旋纹的木杆上。这样,竹蜻蜓就

做成了。玩它的时候,把叶片套在木杆的下部,用

力向上推动叶片,叶片就顺着木杆的螺旋纹上升。

叶片转动得很快,当它离开木杆的时候,就能直向

空中飞去,一两分钟以后,才缓慢地落下来。

竹蜻蜓还有一种做法,那就是在叶片的中部垂直地

固定着一根小木杆。玩的时候,只要搓〔cuō〕动木

杆,然后放手,竹蜻蜓也会脱手飞去。

这种竹蜻蜓的叶片同直升飞机的螺旋桨,不论在形

状和飞行原理方面,都是一样的。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