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飞翔XO 于 2013-3-27 00:33 编辑
这个我瞎说两句,因为不是专业搞这个的,全是经验之谈,说错别介意,供你参考和大家交流学习:
1、首先要说明一点的是重量:
如果细双管加起来的外径等于粗单管的外径,那重量而言基本没什么区别。如果大于单管周长,重量一定稍重点,如果小于粗管的周长反而会轻一点。
2、说一下强度比较:
选用粗单管四周的应力是一样的,越粗应力越强,越细反之。细双管的好处是水平面的应力加强了,旋转有力稳定,航线方向有所增强,但上下和管轴心力还是稍弱。
3、接下来说一下优劣:
相比之下两款设计也是在统一的外直径之和下估计的,也就是说(粗管的周长是50毫米,细管的周长是25毫米的意思)。双细管的电机水平比较好安装,基本不用调试,前提是管夹一定要牢靠,如果其中一根管没有固定紧,会降低稳固性。毕竟双细管的管夹面积之和大于单粗管,所以同等的安装紧固力一定大于粗单管(延伸理解:我们厂修进口设备配用的就是进口扭力扳手,国名叫公斤扳手,设备一圈50多个螺丝,每个螺丝紧固力必须是一样的,为的就是均衡受力)。双细管还有一个好处是相互应力保护和吸收。
4、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受力方向:
一点成一点(空间感为零),两点成一线,三点成一面。飞行器起飞和降落上下的应力要求高,最为关键的是双细管是如何排列的。哪个方向需要增大应力,哪个方向就需要增大外对角直径点的距离。如果排列为上下的话,上下的应力最大,但左右的应力最小(旋转方向),原设计为的是更好的固定电机和相对增加部分应力整体稳定,所以采用了左右排列,电机比较好安装。
5、个人理想的设计:
(方案1)一切为了完美,以上的方案我都不太看好。如果参考单粗管(直径16毫米)和双细管(直径10毫米)设计,我会选用再双细管的下面再加上一条碳管,选用(直径8毫米)碳管,轴向的三条碳管轴距再增加点距离,形成一个等边三角面,只要管夹稳定,轴向的旋转应力可以忽略不计。全方位360°应力强度会大增。
(方案2)为了最求更完美!针对飞行器工作特点,强度大、重量轻、结构简单、360°全方位应力均衡等。我会选用空心六角的碳素杆,六角空心碳素杆除了可以满足以上的技术要求和360°全方位应力技术要求,同时也解决了轴向旋转扭矩的力量(高端的羽毛球拍的杆子就是这种设计,既轻又强)。
六角截面有点像六角砖差不多
总结:越写越多,没完没了都快成论文了,呵呵~
手都打累了~休息一下~以上观点就算我练习打字了~
其他观点的魔友也聊一聊,交流学习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