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查看: 20459|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iMX评测室】大疆新旗舰M600平台开箱解析(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10: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查看详情
本帖最后由 悠悠假期 于 2016-5-20 11:27 编辑

文/图 Gordon


4月中旬,深圳大疆公司(DJI)发布全新一代6旋翼飞行平台——经纬M600,与此同时,全新的A3飞控以及可搭载RED EPIC的如影Ronin-MX稳定器也同步亮相。
这是目前为止大疆推出的最高级别航拍解决方案,其发布时间也刚好选在全美广播电视展(NAB SHOW)期间,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拿下全球专业级航拍市场,将航拍这项应用从消费到专业级市场,全面垄断。


TIPS:
NAB SHOW(美国广播电视展)是全球电子传媒界最负盛名的展览会,每年都吸引来自全世界160多个国家、1600多家广播设备制造商参与,并展示其最先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电视广播产品、音频制作、视频编辑与特技、数字资源管理与存储、电影动画制作设备、卫星与无线通信产品、因特网的应用及技术等。NAB SHOW代表了全球最先进的电视及电影产业技术发展动向,很多公司都是通过NAB SHOW一“展”成名。


TIPS:
RED EPIC是美国RED公司推出的一款小型化的5K超高清数字电影摄影机(相对于RED ONE来说已经是非常迷你,只有其1/3体积),搭载5K MYSTERIUM-X感光芯片,13.5档曝光宽容度,5K模式可记录每秒120帧的画面(高速摄影),2K模式可记录每秒300帧的画面。正是因为其体积小巧、售价合理(单机身25万RMB左右),加上规格和拍摄效果都能满足专业影视行业的需要,所以EPIC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专业级拍摄器材之一。



M600能拿下专业级市场呢?当然,因为便宜又好用!
当然,这个便宜是相对而论的。很多人都说大疆的产品很贵,没性价比,但笔者反而觉得大疆的产品很有性价比,尤其是在专业级市场,能做到产品易用性好、品质高、还耐操的厂商本身就凤毛麟角,如果价格还大幅度低于行业平均水准,那这家公司不牛逼谁还能牛逼。


举个例子,在如影RONIN系列产品面世以前,专业稳定器市场是怎么样的呢?用的最多的是机械式的稳定器,俗称斯坦尼康,这套东西山寨的几千,进口的上万,可关键问题是难用啊,需要受过专门培训的人才能使用。那么电子稳定器有没有呢?也有,山寨的上万且问题多多,国外做得比较专业的像FreeFly这样的品牌(据说好莱坞都在用),便宜的要十几万,高端的要几十万,所以国内很少有影视公司会用这些设备,能买得起的都是牛逼的能接“大业务”的公司。


而RONIN上市才多少钱?1万多而已(现在RONIN-M才7-8千)。所以不到半年时间,笔者发现身边大大小小的摄影公司都买了,不仅是国内,国外也是一样,包括以前肩扛摄影机居多的新闻记者都拿着RONIN在拍了。


如今M600无人机来了,搭载RONIN-MX的套机售价38999元。贵吗?你了解完这套设备后才发现真便宜!EPIC多少钱?加上镜头少说30多万吧。你敢把30多万的设备随便放在一台飞行器上拍摄吗?不吓死宝宝才怪。


在此之前,能支持EPIC的航拍飞行器很少,且都是天价。比如Intuitive Aerial公司的Aerigon六轴12旋翼无人机,售价虽未公开,笔者估计10万美金起吧,绝对是好莱坞才用得起的。EPIC虽然算是专业领域的小个头,可毕竟是金属机身并不轻。加上需要手动对焦,所以云台机械结构复杂(增加遥控对焦器),控制难度极大。


现在大疆M600+A3的控制系统来了,飞行可靠性大幅度提升,不说百分百安全,至少让飞手飞起来心理压力减轻了许多。
大疆很聪明,他非常清楚专业市场的需求是什么,而且他很善于把专业的东西做得简单化(傻瓜化),甚至是用消费的理念去做专业的产品,让用户更易于上手。这样做的结果是,原本具有专业技能的航拍团队越来越难接到业务,或者收费水平越来越低,但是大疆的市场却节节高升。过去精灵系列和悟系列产品的热销都证实了这点。


如今,能使用RED EPIC航拍的团队,收费标准大约是4-5万/天。而M600推出以后,我认为这个价格势必下降。因为,虽然EPIC的成本仍旧很高(租用为主),但是飞行风险却降低了。而且M600平台的易用性更好,使用门槛降低,也使得竞争者增加。所以原本高风险高回报的市场,也会因为风险降低、参与竞争者增加而降价。





好了,废话说了那么多,只是想表达笔者对M600这款产品的一些见解。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但笔者绝逼不是什么DJI的枪,对DJI产品也没有崇拜之情,只是就产品论产品。现实就是这样,DJI太牛了,其他家太不给力。


M600详尽开箱解析
说正题吧,M600平台设计到底如何?相比之前的S1000有什么不同?跟随我们开箱一起来了解吧!


看着很大一个箱子?其实不然。。。



这是和悟的箱子对比,几乎一样大,但是重量上差了不止3倍。


打开外壳里面还有一个内箱


继续打开内箱,看到机身和遥控器...


第二层是机臂和电池,一次飞行要用6块电池我也是醉了。


机身两侧是起落支架,遥控器是黑色的,超酷,后面会有特写。

包装都很完好,应该不用担心运输问题。


机身6个机臂连接位置以及6组电池仓位非常明显,顶上的防水盖可以打开,下面就是飞控。


仓位的卡槽为塑料材质,可能为了保护,加装了海绵。


碳纤维的光泽真的是太炫了




铝合金的机臂连接处,强度非常高,而且铰链有阻力设计,扳动时不会有间隙(松动)感。机臂装上后,运输过程中就不会荡来甩去的摆。DJI设计做工真是越来越好了。




这个红色的扣具只能顺时针滑入,反向则有限位。这个设计估计是为了稳固,不至于飞起来后机臂的震动导致松脱。




电池仓位的特写


打开上盖,里面是A3飞控。很遗憾不是A3 Pro,因为A3 Pro还没正式发货,估计还有些量产或则Bug需要完善。




这个上盖值得说一下,里面隐藏了一个散热风扇,应该是为A3飞控散热的。




注意看,是智能温控的,不是恒速。


再看,还是涵道设计,往外排气的。DJI这些细节确实处理得很好。


M600集成了DJI最新最专业的A3飞控,它有一套内置飞行参数自适应的功能,可以实现不同负载下的参数免调。A3还有一个专业版A3 Pro,能够支持3套GNSS+IMU的冗余系统,以及高精度D-RTK GNSS(差分GPS定位,定位精度可到厘米级别),主要目的是增强抗磁场干扰性能并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精度,提高飞控稳定性。



A3四个侧面都是接口,可以看到2组IMU输入口,也就是说A3可以直接升级到A3 Pro?










飞控下面是DJI另一个引以为傲的东西——LightBridge高清数字图传


据说M600采用的是二代LightBridge高清图传,传输距离最大5公里,最高画质1080P@60Hz,不过从标注上并没有“2”。


电池依旧是智能电池,想用副厂电池,还是别做梦了。


因为是A3而不是A3 Pro,所以我们体验不到三冗余的效果。GPS模块自然也就只有一副而已。

支架为铝合金,掰动有限位感。


GPS天线的连线上有另一个CAN总线接口,可以连接其他CAN设备。


机身上专门给GPS连接线预留了卡槽,考虑很周到。




附送的双面胶和帖子,7色贴1-6,应该猜到了,贴电池上的,让你不会混淆。


并不华丽的午餐时间分割线。。。


好了开始研究机身底部....怎么感觉有种把乌龟翻过来研究的感觉....


底部布线依旧规整,这两根细细的碳纤维管是连接云台的。




看到这个铝合金的机臂连接位了,非常厚实,坚固。铰链是有阻力的。




尾部的高亮LED灯,夜晚飞行时很有用。


黑色的是电池的供电线


M600与云台相机的连接,可使用直接HDMI接口传输视频,另外提供一个DC 18V直流供电接口。




这是给收放起落架供电的6S LIPO接口。




接线盘内有清晰的标注,6个机臂的电机电源线以及电调控制信号线都连接到这里(详见后面)。





起落架部分,由4根碳纤维管、2个收放装置(舵机)和弹簧固定卡座构成。


竖直支撑管内有图传天线,接口处内壁采用铝合金管加固。


LightBridge图传天线在此


(舵机)收放伺服系统






左侧的伺服装置集成供电接口




牵引钢丝的特写,易磨损位子还用了金属垫片。


剩下就是螺丝和备用的机臂固定装置,以及特殊的扳手。只是没搞懂为什么要备用这个,难道很容易损坏还是丢失??






并不华丽的晚餐时间分割线....



M600的遥控器为黑色,质感处理无可挑剔。面板颜色在闪光灯下有点特别,泛出特殊的暗绿光。




遥控器外形和悟以及精灵4的遥控器几乎一模一样,两侧后背面都有防滑胶垫。屏幕卡座也是一样,最大支持iPad。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无与伦比的好看,哎~短时间内其他无人机厂商很难超越了。




注意看,遥控器背板增加了SDI接口。SDI接口是一种“数字分量串行接口”,主要用于广播级的高清数字输入和输出端口。M600平台要进军专业市场,这个接口是必备的。






M600一次飞行需要6块智能电池,因此原包装内便自带了2台电池管家(可同时挂载4颗电池)和2个电源适配器。这个配置个人认为对于M600来说,还是太捉襟见肘了。


这个电池管家在DJI官网要卖499元,对个人用户来说真是太贵了。


底部预留有一个Mirco USB接口,应该是升级韧体用的。


这个电池管家并不能让4块电池同时充电,只是可以挂载4块电池,它检测电池剩余容量后,按照容量少的优先充电的顺序,挨个给电池充电。



绿灯显示为该电池充电状态,黄灯代表Stand by。


并不华丽的夜宵时间分割线....


机臂及动力系统,红色为机头的机臂。




电机的个头很大,要承载6kg负载(不含机身自重),强大的动力系统是必须的。


电机规格6010,KV130。






电调在电机的下方,怀着好奇,我们把它拆了。


正弦驱动技术的智能电调,效率高、控制精准,又甩了其他无人机厂商几条街,哎~


红色喷漆部分也是铝合金材质,电调完全密封在里面,电调的底板(MOSFET管较多的一面)和金属底板紧密相连,并且金属底板上有鳍状散热片,这种设计很好解决了密封电调与散热的问题。


正反转的标注不是特别明显,只在螺旋桨的连接处有CW(正转)和CCW(反转)标示。




螺旋桨也有一个限位装置,并不可随意折过来。




超级碳纤维材质的桨叶,21寸,不会又有专利吧。





放置螺旋桨被拧得太紧,固定螺丝上有喷漆标志,表示原始出厂时的位置。


机臂管内有接线和固定装置。


电源线和电调的控制线


机臂管直径28mm


电机直径7cm





毫无疑问,M600出来,又能带动DJI的电池生意了,大赚特赚一把。反正专业用户都有钱,他们的甲方更有钱,这点不算什么。




这个电池的做工就很一般了,塑料感较强。电池启动和电量显示与之前的精灵系列和悟系列电池完全一样。


电池的容量99.9Wh,22.2V 4500mAh,与悟的电池一模一样。设计考虑是为了带上飞机,因为民航规定个人携带锂电池容量不得超过100Wh。


就是不知道这个电池的售价是不是如悟一样是1029元,也不知道是否可以通过改造适用于悟。






M600虽采用6块电池供电,但内部电路其实是2串3并结构。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16-5-17 11:3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m600电池是不是m100的电池啊,一次整6块?消库存?
3
发表于 2016-5-17 11:40 | 只看该作者
想一统江湖。
4
发表于 2016-5-17 11:53 | 只看该作者
感觉DJI的设计师换团队了,好丑,还有,接插件的设计,档次和以前的比,真的是LOW了很多,有同感的举手。
5
发表于 2016-5-17 12:02 | 只看该作者
太凌乱,像验证机,不像市售品,既然DJI把自己抬高到行业龙头的地位,那就得让人有看到像奔驰S级和帝豪EC系列同时打开引擎盖时看到的情景一样的感觉。
6
发表于 2016-5-17 12:55 | 只看该作者
参观一下
来自苹果客户端来自苹果客户端
7
发表于 2016-5-17 15:23 | 只看该作者
看着还行
8
发表于 2016-5-17 15:48 | 只看该作者
高大上的玩意,玩不起啊
9
发表于 2016-5-17 16:2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零度的E-EPIC也能挂RED!
10
发表于 2016-5-17 16:25 | 只看该作者
膜拜一下…普通人用不起,更用不到…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11
发表于 2016-5-17 18:19 | 只看该作者
我就是来看看
12
发表于 2016-5-17 18:43 | 只看该作者
666  
13
发表于 2016-5-17 21:27 | 只看该作者
那个盖住电调的不是金属的么,不是跟电调紧紧贴在一起了么,那不就是一种散热的设计么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22:34 | 只看该作者
birdd612: 那个盖住电调的不是金属的么,不是跟电调紧紧贴在一起了么,那不就是一种散热的设计么


嗯,你说得对。
15
发表于 2016-5-17 22:38 | 只看该作者
阿琨 发表于 2016-5-17 12:02
太凌乱,像验证机,不像市售品,既然DJI把自己抬高到行业龙头的地位,那就得让人有看到像奔驰S级和帝豪EC系 ...

说的很对,,,dji应该把逼格坚持住,大飞机做的不够劲儿,估计不如消费机赚的多,上次看到了黑色的悟pro,说实话,真的是无与伦比的美丽、深深的震撼到了,市场上再也找不到更精致的作品;


16
发表于 2016-5-18 00:56 | 只看该作者
。。奇怪 大疆原来的专利同轴电缆线怎么都不用了??
17
发表于 2016-5-18 08:28 | 只看该作者
设计不咋地 但是做工已经完爆了 零度几条街
18
发表于 2016-5-18 08:32 | 只看该作者
TDIMC1992 发表于 2016-5-18 00:56
。。奇怪 大疆原来的专利同轴电缆线怎么都不用了??

S800以上的机器都没有用同轴线,空间足够,电流也太大,同轴没什么意义。

19
发表于 2016-5-18 09:01 | 只看该作者
干扰的话,再多的GPS,同一环境都会被干扰吧
20
发表于 2016-5-18 10:50 | 只看该作者
看完内牛满面,我辈要奋起直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