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楼主: WENYE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爱《航空模型》杂志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0-3-21 18:52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每期送的图纸现在也没有了。一直喜欢戴小鹏,张伟家两位老师画的图纸。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22
发表于 2020-3-21 19:15 | 只看该作者
宋成龙模型狂 发表于 2020-3-21 18:48
我也是在学校阅览室,92年刚上初一的时候。开始只能从《航空知识》杂志社邮购。地址我现在还记得,北 京 ...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23
发表于 2020-3-22 12:48 | 只看该作者
国内唯一的一本专业航模杂志,航模人有义务支持它办好。
24
 楼主| 发表于 2020-3-22 23:03 | 只看该作者
zhh 发表于 2020-3-22 12:48
国内唯一的一本专业航模杂志,航模人有义务支持它办好。

是的,大家一起努力。
25
发表于 2020-4-4 09:05 | 只看该作者
刚给孩子订完杂志,虽然还没看过杂志,但是看了看前边的评论,好像有点失望。不说失望了,提点建议吧,现在学校注重STEM教育,我也是给孩子订的,希望杂志能够多点孩子感兴趣的知识,也能够像多年以前的《电脑报》、《电脑爱好者》一样,既有专业知识,也有入门知识,能够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让各个层次读者都能发现闪光点。针对孩子的话,可以多搞点活动,比如订阅全年杂志送个小模型什么的,反正成本也不高,或者 也可以针对某期配套个小模型什么的。估计现在也是孩子看的多,学校搞活动也多,期刊要是办好了,还愁广告费吗?再就是不知道杂志社人员情况,希望杂志社能够多吸纳些热爱模型的新鲜血液,增加创新力。
26
 楼主| 发表于 2020-4-6 18: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ENYEE 于 2020-4-6 18:28 编辑

意见很好。谢谢!一定传达。其实我不是杂志社的,因爱好航模,故关爱《航空模型》。
27
发表于 2020-4-6 18: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20-4-6 19:00 编辑
大大鱼鱼小小 发表于 2020-4-4 09:05
刚给孩子订完杂志,虽然还没看过杂志,但是看了看前边的评论,好像有点失望。不说失望了,提点建议吧,现在 ...

您的建议很好,已经转达。感谢!
28
发表于 2020-4-9 23:28 | 只看该作者
讲一下怎么订阅呗
29
发表于 2020-5-5 22:13 | 只看该作者
tomhill 发表于 2020-3-11 23:58
《航空模型》改彩色时做过调研的,现在越办越差,商业味越来越浓。国家需要搞模型吗?为什么要搞模型?看看 ...

2019年的新书不如85年的老货有看头,唉
30
发表于 2020-5-7 18:11 | 只看该作者
N多年老友...!
31
发表于 2020-5-11 13:02 | 只看该作者
《航空模型》、《中学科技》、《无线电》、《科学画报》(原知识就是力量)十几年前及以前的都还蛮好的。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32
发表于 2020-5-12 08:53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今年刚刚订阅的。
33
发表于 2020-5-15 12:37 | 只看该作者
办杂志不容易,尤其是在当前纸媒被新媒体冲击的时代,但是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专业航空模型杂志,我觉得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上看还是有无限可能。谈些具体的,从内容篇幅来看,栏目设置较少且部分内容过于高冷,对一些热门话题、理论难点等没有及时呈现并深度挖掘,还不够接地气,也不能够兼顾到各个不同层次的模友。从视野格局来看,发表的文章大部分都局限于国内的情况,对于国外航模界的关注和全球航模发展潮流的系统介绍还非常稀少,国外模友的文章几乎看不到。国内潜在读者巨量,衷心希望《航空模型》杂志社能够不断改进,越办越好!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34
发表于 2020-5-25 19:13 | 只看该作者
以前买航空知识的时候买过,记得那时杂志上的电动、油动的航模让自己口水不止
35
发表于 2020-7-3 09:33 | 只看该作者
我从92年一直订阅到2012年,也许是技术性很强的杂志,一直对其的平面设计不太喜欢,毫无美感;

后来的内容网上都可以找到,且网上的东西更加实用,更加生动和丰富。就不再订阅了。
36
发表于 2020-7-11 22:15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高中老师,一直在做航模教育,学校也订阅了航空模型杂志,曾经想给航空模型投稿,不过由于工作较忙耽搁了。现在航空模型杂志都需要关爱了,看来我需要抽点时间积极投稿了。不过真心希望航空模型杂志有更多看点。
37
发表于 2020-7-12 22:52 | 只看该作者
2020年了,看到《航空模型》在论坛上开了专栏,很开心,也很感慨!
首先要感谢《航空模型》,《航空模型》是对我青少年时期影响最大的杂志。   
1985年我11岁时,首次近距离接触航模飞机,在冬日的风中,在干涸的水库河滩上仰着脖子追着一架油动练习机跑。

初中在老家,是个小城市,校门口街道转角有位老爷爷,自家低矮的房檐下撑了一个天棚,摆了个报刊摊,卖各种新旧杂志。《航空模型》、《中学科技》都是我的最爱,但囊中羞涩,总是看得多买的少,老先生对我多有呵斥。大一时寒假回家,去书摊上逛,老先生还记得我。哈哈。
进入高中,忙于学习,顺便爱上了苹果的8088计算机。之后参加高考,到北京上大学,读书、学习、DOS,红警,读研..........,航模太小众,身边好友或同学们没人玩,航模慢慢被我边缘化了。

毕业那年,经历了些事情,慢慢学会了怎样思考。于是想起了航模,想起了《航空模型》。
离校前的某一周,夏日七月的一个清晨,我骑车去了北航,顺着白颐路走海淀黄庄转知春路,绕了远走北航老东门进去,因为快到时才想起老东门离《航空模型》杂志社近。到了编辑部,把尚存的1994,1995,1996年的合订本都买了,把1997年的几期也都买了。

岁月匆匆,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因工作的关系,也经常去北航。2012年,孩子大一些后,我又捡起航模爱好,陪伴孩子成长,孩子到北航附小上学后,我们常常自己动手做飞机,在致真大厦北侧的大草坪上飞飘飘机,去体育馆上羽毛球课外班时也去相邻的创享空间咖啡厅里书架上翻看《航空模型》,还用赠券去里面的模拟飞行体验中心玩过几次。

飞行是风险很大的实践,航空模型是飞机的先驱,是培养航模专业人才的教具和载体,对青少年吸引力很大。拿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说,航模运动的早期受众就是小学、初中阶段的孩子们。但这些年航模一直走下坡路,北航附小的航模队里,孩子们大多在2、3年级入选航模队,到5年级基本就到顶了,更深入的航模训练,社会环境和教育机制基本没给空间,一上初中,基本就都丢了,除非个别孩子和家庭重视。与此同时,社会环境也没给予航模运动太多空间,拿北京来说,前几年奥森那边钉子塔附近还有飞,现在五环内已经没有场地了。

这些年来观察所见,北航文化传媒集团尝试进行的《航空模型》+模拟飞行体验中心模式,的确是科普期刊运营的好模式。但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尤其是文化产业落地,不是大学体制下最擅长和最合适做的事情。近年来经常陪孩子去学校体育馆上课时顺便去“航空文化走廊”闲逛体验,近两千平米的场地,模拟飞行体验中心、创享咖啡厅等,经营都不好,我常去咖啡厅消费坐等孩子下课,观察所见,感受不到一个市场化的咖啡厅应有的经营状态。  

模拟飞行体验中心去年似乎就关门了,之前我去体验过几次。模拟飞行的关键是模拟器,非实物仿真飞行模拟器吸引不了用户(淘宝上几十元带U盾的就解决了),半实物仿真飞行模拟器造价昂贵,全实物仿真飞行模拟器拿不到主机厂数据包就做不出来。所以模拟飞行体验中心这种商业路径,背后需要强大的资源支持。青少年科普期刊运营模式的拓展,北航作为文化符号和文化资源供给方,可以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和参与角度,引入北航校内更多资源(比如北航无人机所,无人机公司等),以及外部更多社会资源。

现在办刊难,是普遍的。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的四本科技期刊:《航空知识》、《航空模型》、《航空学报》、《CJA》,均是行业内的翘楚刊物。《航空模型》杂志印刷质量比起我中学时期那时要高的多了。随着时代的变迁,网络论坛更多的发挥了航模科普、知识分享、爱好者群聚等作用。《航空模型》作为一个科普期刊,如何将品牌影响力扩展到更多人群,而不仅仅是相关行业的特定群体,有很多空间可以发挥。

一家之言,有感而发,未必正确,请多海涵。

38
发表于 2020-7-12 23:07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航空模型》在论坛上开了专栏,很开心,也很感慨!

本帖最后由 yizhuang 于 2020-7-12 23:09 编辑

2020年了,看到《航空模型》在论坛上开了专栏,很开心,也很感慨!
首先要感谢《航空模型》,《航空模型》是对我青少年时期影响最大的杂志。   
1985年我11岁时,首次近距离接触航模飞机,在冬日的风中,在干涸的水库河滩上仰着脖子追着一架油动练习机跑。

初中在老家,是个小城市,校门口街道转角有位老爷爷,自家低矮的房檐下撑了一个天棚,摆了个报刊摊,卖各种新旧杂志。《航空模型》、《中学科技》都是我的最爱,但囊中羞涩,总是看得多买的少,老先生对我多有呵斥。大一寒假回家,出门碰巧经过老先生的书刊摊,老先生竟然还记得我,还知道我考上大学了 。哈哈。
进入高中,忙于学习,顺便爱上了苹果的8088计算机。之后参加高考,到北京上大学,读书、学习、DOS、红警、读研..........,航模太小众,身边好友或同学们没人玩,航模慢慢被我边缘化了。

毕业那年,经历了些事情,慢慢学会了怎样思考。于是想起了航模,想起了《航空模型》。
离校前的某一周,夏日七月的一个清晨,我骑车去了北航,顺着白颐路走海淀黄庄转知春路,绕了远走北航老东门进去,因为快到时才想起老东门离《航空模型》杂志社近。到了编辑部,把尚存的1994,1995,1996年的合订本都买了,把1997年的几期也都买了。

岁月匆匆,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因工作的关系,也经常去北航。2012年,孩子大一些后,我又捡起航模爱好,陪伴孩子成长,孩子到北航附小上学后,我们常常在致真大厦北侧的大草坪上飞飘飘机,去体育馆上羽毛球课外班时也去相邻的创享空间咖啡厅里书架上翻看《航空模型》,还用赠券去里面的模拟飞行体验中心玩过几次。

飞行是风险很大的实践领域,航空模型是飞机的先驱,是培养航模专业人才的教具和载体,对青少年吸引力很大。拿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说,航模运动的早期受众就是小学、初中阶段的孩子们。但现在的整体教育环境没有给航模运动太多空间,北航附小的航模队里,孩子们大多在2、3年级入选航模队,到5年级基本就到顶了,更深入的航模训练,社会环境和教育机制基本没给空间,一上初中,基本就都丢了,除非个别孩子和家庭重视。社会环境也没给航模运动太多空间,拿北京来说,前几年奥森那边钉子塔附近还有飞,现在五环内已经没有场地了。

这些年来观察所见,北航文化传媒集团尝试进行的《航空模型》+模拟飞行体验中心模式,的确是科普期刊运营的好模式。但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尤其是文化产业落地,不是大学体制下最擅长和最合适做的事情。
通过这几年的观察(其实是陪孩子去学校体育馆上课时顺便去“航空文化走廊”闲逛)体验,近两千平米的场地,模拟飞行体验中心、创享咖啡厅等,经营都很差,我也常去咖啡厅消费一下坐等孩子下课,感受不到一个市场化的咖啡厅应有的经营状态。

模拟飞行体验中心以前开业经营的时候我也去玩过几次。模拟飞行的关键是模拟器,非实物仿真飞行模拟器吸引不了用户(淘宝上几十元带U盾的就解决了),半实物仿真飞行模拟器造价昂贵,全实物仿真飞行模拟器拿不到主机厂数据包就做不出来。所以模拟飞行体验中心这种商业路径,背后需要强大的资源支持。青少年科普期刊运营模式的拓展,北航作为文化符号和文化资源供给方,可以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和参与角度,引入北航校内更多资源(比如北航无人机所,无人机公司等),以及外部更多社会资源。

现在办刊难,是普遍的。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的四本科技期刊:《航空知识》、《航空模型》、《航空学报》、《CJA》,均是行业内的翘楚刊物。《航空模型》杂志印刷质量比起我中学时期那时要高的多了。随着时代的变迁,网络论坛更多的发挥了航模科普、知识分享、爱好者群聚等作用。《航空模型》作为一个科普期刊,如何将品牌影响力扩展到更多人群,而不仅仅是相关行业的特定群体,有很多空间可以发挥。

39
发表于 2020-7-19 16: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瑜~~ 于 2020-7-19 16:20 编辑
tomhill 发表于 2020-3-11 23:58
《航空模型》改彩色时做过调研的,现在越办越差,商业味越来越浓。国家需要搞模型吗?为什么要搞模型?看看 ...

  深有感触,我同学马上就是大学生了,能飞多高?飞多远?多少钱?灵魂三问。
  我详细跟他解释他们根本不听,拿到遥控器问我是遥控啥的,我详细说明了是遥控接收机,只要可以通过接收机操作的东西啥都行。
  然后他们就冒出来了各种诡异脑洞“遥控万物”,(明明我那么正经的解释了,说的很严肃)兄弟们,你们可是准大学生了    再怎么没接触过,我都跟你们解释过结构了。(我和他们讲过很多次航模的基本结构)
  几百块的遥控器我买了,一口一个有钱人,也不看看你们脚底下,橱子里几千块的球鞋,就不能平等对待吗?我还没说兄弟们你们真有钱囊!就被“以百步笑五十步了”        (╥﹏╥)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40
发表于 2020-7-19 16:14 | 只看该作者
瑜~~ 发表于 2020-7-19 16:06
深有感触,我同学马上就是大学生了,能飞多高?飞多远?多少钱?灵魂三问。
  我详细跟他解释他们根本 ...

现在航模已经是一项极度边缘化的活动了,我也不希望他进入学校评价体系里(参考各种“素质”招生)但至少大家要对这项活动有正确的认识,热爱航模本质上和热爱篮球是一样的。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