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楼主: king197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军误杀录像曝光想到的---中 国无人机上装的也不是高清设备吧?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0-4-8 22:37 | 只看该作者
点击查看详情
哇,跟我玩的使命召唤一样诶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22
发表于 2010-4-9 14:31 | 只看该作者
  首先:“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Aperture-Radar]”和“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Synthetic-Aperture-Radar]”,就是相对运动问题,关键在于后期数据处理,与雷达天线本身无关。
  第二、“合成[Synthetic]”就是对“雷达波反射情况”进行数据化,然后进行后期计算,原义是“人工合成”。
  第三、“孔径”就是“雷达波反射情况”,也就是静态情况下,一次反射回来的雷达电磁波,实际上就把“雷达信号接收天线”比喻称为“洞、窗口、孔径[Aperture]”
  第四、“合成孔径”,就是一次接收一个信号,每一次都类似“一个人从圆形洞口看到一个画面”,或者“照相机从一个圆形镜头拍到一个画面”,把这些不同“圆形画面”称为“孔径”然后合成计算成一个大的“画面”,这就是“合成孔径”。
  第五,之所以出现一次一个画面,然后多次成像,就因为“运动”,也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运动”。
  第六、观察者,运动;被观察者,相对静止。就称“观察者[雷达]”为“合成孔径雷达”。
  第七、观察者,相对静止;被观察者,运动。就称“观察者[雷达]”为“逆合成孔径雷达”。
  第八、所谓“运动”“静止”是一次成像的单一状态下,雷达与被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运动。
  第九、逆合成孔径雷达,顶多是原地转动,对于某一个被观测者,在特定观测位置,“逆合成孔径雷达”还是“相对静止”。
  第十、合成孔径的原理,就是利用“电磁波”反射速度相同,反射时间受到距离的影响,就是被观察物体的体积形状的影响变化,这样可以分辨物体“三维”形状。
  第十一、被观察的物体,它们的形状必须大到足以“让人察觉到不同位置反射波的时间有区别”,才可以根据反射波耗费的时间,推算物体的各点距离角度,知道物体的形状大小。但是,电磁波的速度是“光速”,一般情况下,物体反射波可以用来比较的“差值”很小,不足以比较出物体的形状大小。
  第十二、如果观察者、被观察者都是相对静止,距离不变,根本就无法准确测量“小”物体的大小尺寸形状,只能测量物体本身的距离。
  第十三、如果观察者、被观察者之间,有一方运动、一方静止,那么可以测量到的“反射波时间数据”每次都不一样,而且还有“不同角度的数据”,可以重复多次,这样两、两之间数据不相同,大量数据混合计算,交叉排除“误差”,“合成孔径雷达”就可以得到极为“精确”的物体影像资料。由于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可以穿入物体,甚至连物体本身的化学、物质成分都可以显示。
  第十四、逆合成孔径雷达,与上述一样,重复一次,就是“逆合成孔径雷达”本身原地不动,针对相对运动物体进行观测。
  第十五、合成孔径雷达,用于卫星、航空、大洋观测地形、地貌、地质。
  第十六、逆合成孔径雷达,用于气象、军事观测运动物体,如大气运动、云层、飞机、dao dan等等。
  补一点:
  在实际运用中,合成孔径雷达和逆合成孔径雷达,可以通过其他种类的雷达,进行校验,从而达到自身可以与被观察物体作“相对运动”或“相向运动”,但是必须有速度差,换个说法就是“距离必须有变化”。
图为:飞机遥感测绘运用“合成孔径雷达”。

可转动测试范围的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象便于生成控制条件下雷达目标的高分辨率2维和3维图象。但是,可转动ISAR图象遇到了机载SAR图象中未发现的零多普勒杂波(ZDC)人为成分。本文介绍Georgia技术电磁测试设备(EMTF)完成的ISAR图象,并比较了抑制零多普勒杂波同时把对目标特征的影响减至最小化的二种信号处理技术。首先排除数据域的ZDC分量,而后完成图象域的对消。
现代军用逆合成孔径雷达能够产生高清晰度目标像,它在目标分类、辨识和战场敌我识别上都优于传统雷达,在未来的精确武器制导等方面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对其干扰在未来电子战中显得尤为重要.从逆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原理出发,论述了用数字方式合成假目标,对逆合成孔径雷达进行欺骗性干扰的原理和方法.仿真结果证明了用数字方式产生欺骗性干扰的有效性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19:20 | 只看该作者

70吨重的大家伙,在上面稳如地面,射击瞄准云台解决的主要是数据修正问题。如果是U型机,则“云台”系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制造,总价值4900万美元。
24
发表于 2010-4-11 19:46 | 只看该作者
视频开头不是写着 two Apache helicopters using 30mm cannon fire killed  ......么~
那就是说是 阿帕奇 吧~~~
25
发表于 2010-4-11 20:14 | 只看该作者
肯定是ac130系列,不是直升机,因为只有ac130会采用绕圈战术,直升机只要悬停 。
26
发表于 2010-4-16 14:13 | 只看该作者

应该不是直升机吧

原帖由 baukran 于 2010-4-11 19:46 发表
视频开头不是写着 two Apache helicopters using 30mm cannon fire killed  ......么~
那就是说是 阿帕奇 吧~~~

视频中人物被建筑遮挡的时候,如果是直升机,完全可以从另外一个方向攻击。而视频中开火要等到绕圈绕到合适位置才开火。

[ 本帖最后由 wang_da_hui 于 2010-4-16 14:14 编辑 ]
27
发表于 2010-4-16 1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楼 mr.laoa 的帖子

AC130的广告片!老米炫耀武力为目的,所谓的听证、审理等只是为其经济、政¥治服务而已!战场上的事情就是如此!
未来难免一战,重点还是远距离反XX啊(含领空)!
28
发表于 2010-4-18 22:46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应该是红外成像设备拍的,而且是有目的的清除。
29
发表于 2010-4-24 23:30 | 只看该作者

拜托!各位!视频文字说明里面已经明确说明了是直升机!

看那个视角高度也不可能是AC130之类的固定翼!应该就是阿帕奇或超级眼镜蛇这类的武直!他们不断的巡航飞行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打过CS的人都知道不断的快速运动是最安全的!另外从视频上看和听美军**能感觉到当他们发现疑似RPG后很紧张!直升机也在迅速移动到RPG的射击死角!

[ 本帖最后由 flymax 于 2010-4-24 23:35 编辑 ]
30
发表于 2010-4-28 03:54 | 只看该作者
就是阿怕奇啊,这么做可能是为了驱赶记者的一种方式
31
发表于 2010-5-11 19:50 | 只看该作者
有一天我们会向《终结者》中那样被机器杀死。
32
发表于 2010-5-11 22:51 | 只看该作者
听声音应该是阿帕奇的30毫米机关炮射击。130一般都是夜间提供火力支援。
33
发表于 2010-5-12 01:1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说了半天都是冷静的分析这个现象。你想想在战场环境下别说对方有什么动作,就是脑袋一摆都可能会射击的。通过视频器材监视到的情况更有可能出现偏差。兴心理因素是占绝对的。本来你面对的就是具有攻击性的人群。还有不可预测的攻击。要是我在那种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也需连一个人独留不下。或者早就跑了。
34
发表于 2010-5-12 14:53 | 只看该作者
误杀了又怎样?落后就要挨打
35
发表于 2010-5-12 15:2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高度有多高啊,是不是地面人员都看不到飞机。
36
发表于 2010-5-12 23:50 | 只看该作者

从发射到看到弹着点的时间估计距目标直线距离在2KM左右。

原帖由 ysxems 于 2010-5-12 15:20 发表
这个高度有多高啊,是不是地面人员都看不到飞机。
37
发表于 2010-5-22 11:54 | 只看该作者
错了还让你看到 知道
如果是在天C早就河蟹了
如果那个传播还会跨省
38
发表于 2010-5-23 08:49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军队误杀至少还能承认错误,公开录像
:em17:
39
发表于 2010-11-11 22:15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分辨率低,而是飞机飞的太高了。
这种误杀,在美国是允许的,保证无人机安全是第一位的。:em23:
40
发表于 2010-11-12 00:39 | 只看该作者
貌似是维基解密公布的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