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楼主: yzwindo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内第一台电火花铣床 在民间诞生(新增不走丝线切割试验视频)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2-8 15:59 | 只看该作者
watt 发表于 2013-2-8 15:52
这个与电火花成型机不是一样的吗?不过因为精度、光洁度和效率的原因一般都用它打异型孔,还没看见用它铣东 ...

         电火花成型机是建立在有回退的电火花间隙控制理论的基础上的。现在的点火花成型机增加了很多平动功能。但执行任意G代码。由于间隙控制理论的限制,还不能支持。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2-8 16:06 | 只看该作者
t2930 发表于 2013-2-8 14:14
是专利就有它的独有技术特征,楼主的独有技术特征在哪儿?

它的特征在于: 检测开路放电分界面。并控制电极在开路放电分界面内的深度。

23
发表于 2013-2-8 16: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omhare 于 2013-3-8 08:28 编辑

很不错
24
发表于 2013-2-8 16:10 | 只看该作者
慢点还可忍受,关键是精度可控性和光洁度,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2-8 16:13 | 只看该作者
沙家浜 发表于 2013-2-8 14:10
http://www.sino-edm.com/html/1675.htm

你这个放电铣床让这家公司的产品情何以堪啊。。。。。。。。

哦。。。没有搜索到这条数据。。。如果它确实不是使用的  瑞士  和  日本的技术。那就算我第二吧。   问题是   连个  视频和图片都没啥。就没人质疑了。。。我却哎。。。。。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2-8 16:18 | 只看该作者
没有专门给你们回帖的朋友们。就一并谢谢你们顶贴了。。。。祝大家新年快乐。我还的去做几个实验。
27
发表于 2013-2-8 16:4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主的钻研精神
28
发表于 2013-2-8 16:57 | 只看该作者
yzwindos 发表于 2013-2-8 15:20
非常感谢您中肯关心的评价。谢谢。新年快乐。非常重视这样的评价所以第一个回。因为我能看到真心 ...

挺好,你的心态还不错,还有些科研精神。其实我说的那些道理你也明白,异议无非存在于你认为你做的工作对电火花加工成型技术而言是划时代的新东西,但我没有看到它的价值。就以你说的那个间隙控制理论而言,我的总结你的方法就是找到放电起始点为基准1,找到短路点(小电流)后为基准2,然后退刀到基准1和基准2之间一个最合理的位置进行正常放电加工。随着加工的进行,直到不放电了,你才再次重复上述步骤寻找新的放电最佳点。那请问,第一,这个过程在找到短路点后是否需要退刀?而在理论中你为了阐述这个理论的价值,说数控电火花铣床难做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退刀难。你的不用退吗?加工中的各种意外情况你考虑到了吗?短路点准吗?短路可能仅仅是因为有一粒突出加工表面的铁屑没被冲走。起始放电点准吗?起始放电也可能仅仅是一粒铁屑。你这样做就一定不会产生电弧放电了吗?事实上加工中形成的铁屑可能会导致你的刀动都没动呢突然就短路了。我不知道你的理论如何分析判明和处理这些复杂的情况。至于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前提是正常情况下能把电极始终控制在最佳放电区。我不认为你的理论提供了这种可能。电火花加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也不难,做好了难,我想你明白这些道理吧。此外我也不认为电火花数控铣的难点在于短路后退刀难,事实上把这说成是难事是很荒谬的。个人认为难点在于电火花铣床相对于其他加工方式刀具损耗过于严重,导致的加工误差太大,如何确保加工精度是技术关键,因为你不能说别人要个平面,你加工完像盘子一样四边高中间低吧。数控系统使用mach也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个软件就不是为了这个目的开发的,电火花加工与切削加工相比有它的特殊性。
再次中肯的告诫你,如果说真正的工业用数控电火花铣床的研发要分100步来走的话,我认为你现在至多算走出了1步,也是最容易走的一步。就如同做出了一个小雕,就吵吵这是加工中心原型机一样。请你认清你的技术实力,在我看来,真正的工业用电火花铣根本不是一个人精力和财力能做出来的,也不是一个技术和经济实力一般的团队或公司能做出来的,因此如果仅仅你一个人在做这个事的话,当作兴趣来做来研究很好,但别把这事想的太激动人心,就你一个人永远达不成这个目标。以从事多年科研的人跟你谈对这事的看法。最后祝你新年快乐,把事先撂一撂,好好过年。
29
发表于 2013-2-8 18:02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火花间隙控制比楼主所了解的要好很多,了解一下现在的火花加工速度就知道了.
为什么火花机要一个伺服头,就是为了提高响应速度.用MACH可以,但直接控制间隙强人所难.
30
发表于 2013-2-8 21:4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请继续努力
31
发表于 2013-2-8 22:04 | 只看该作者
中 国第一台电火花铣床,
让电火花成型机的脸往哪里挂呢!
只有z轴数控的成型机是数控电火花成型机的简化版。有三轴或三轴以上联动的数控电火花成型机
还有电火花车床现在基本上被淘汰了
32
发表于 2013-2-8 22: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vsoft 于 2013-2-8 22:29 编辑
xinyi_chen 发表于 2013-2-8 16:57
挺好,你的心态还不错,还有些科研精神。其实我说的那些道理你也明白,异议无非存在于你认为你做的工作对 ...

严重同意这篇回复...

lz的放电间隙控制理论说了半天其实关键点就是一句简单直白的大白话:
就是控制间隙在放电间隙范围内,如果一定时间内没放电发生,就缩小距离直到又一次开始正常放电...
这不是废话么...

我首先不能认同这是一种理论的说法...
其次也不认为这有啥申请专利的价值...别的不说,申请专利要有非显然性...光这一点就过不了...

另外lz这个以电火花做铣床的想法在我对机械加工一窍不通的时候我就拍脑袋想这么搞了...
不过稍微深入分析下之后,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最后直接就放弃这条路了。

其实本来也不想泼冷水的...但lz想当然的态度还是很有问题的。做技术也好做研究也好,勇于探索总是值得鼓励的。
但是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须要想想清楚,为啥你想到的点子,别人没有这么做,或者说这么做的人很少的原因。
有可能是你运气好中了彩票,真的第一个想到了与众不同的点子。
但这个世界上聪明人是很多的,要记住一山更比一山高。不管你觉得你有多厉害,比你牛x的人永远会有,而且说不定还一抓一大把...
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是人家都想到了,只是深入研究之后发觉没有价值所以没有这么做。


所以说真正去做某个事情前,首先要对这个领域做充分的调研,别自己想当然的瞎干。
比起勇于探索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对自我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自己骗自己。作为业余DIY,能把别人商品化的东西仿造出来一半就是极大的成功了,别这么急着去想什么创新,更别好高鹜远的去yy什么划时代的进步什么的。那些只是骗骗自己而已。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lgh_sy + 2 金玉良言

查看全部评分

33
发表于 2013-2-8 23:1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么多,我貌似理解了奔驰和奇瑞的区别。
34
发表于 2013-2-8 23:33 |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13-2-9 00:14 | 只看该作者
用PLD芯片做主控吧,进给伺服、电流伺服都能跟得上。另外,旋转头可以减轻进给伺服和电流伺服的负担。尤其是大电流、进给速度高的情况下
另外,像用电脑来控制,应该是控制软件只负责解释文件然后发送控制信号,主控板这边可以加一级缓存,然后在主控板这边实现实时控制。有了缓存,与电脑的通信有延时也不是大问题了,只要协调好

不过普通单片机的速度很难跟得上,不清楚DSP是否能行。偶用STM8整了一个,步进电机进给,电流检测用比较器,凑合能用
36
发表于 2013-2-9 08:54 | 只看该作者
yzwindos 发表于 2013-2-8 23:44
非常感谢每一位回帖的坛友。很有趣的事情是。这次和以前不一样。  总感觉杀气腾腾的样子。似乎被围殴的 ...

坛友们触及了什么啊?呵呵
37
发表于 2013-2-9 09:23 | 只看该作者
论坛能人多啊,楼主应该庆幸有人说出那么多专业意见供参考,可以避免无谓的错误
38
发表于 2013-2-9 09:24 | 只看该作者
总结了一下前面的回复,总的来说就一句话,LZ的研究精神和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LZ把这个延伸到整个技术领域未免有点井底之蛙之嫌。LZ勿怪,一家之言,如有不妥,一笑而过,祝新春快乐
39
发表于 2013-2-9 09:39 | 只看该作者
高手在民间啊!帮顶!
40
 楼主| 发表于 2013-2-9 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zwindos 于 2013-2-10 06:22 编辑
lyw888 发表于 2013-2-9 09:23
论坛能人多啊,楼主应该庆幸有人说出那么多专业意见供参考,可以避免无谓的错误

谢谢。 我会一直保持   宽容   开放  审慎  学习   的态度  看待每一个回帖的。  

       但我不参与是非对错的讨论。因为这是从来都没有结果的。

       首先我很谦虚的措辞   诞生      及     一个新生儿的意思。

       其次我说清楚了。。。这是初见眉目之后 。。。十次以内的试验视频。

       然后   我对任何人的是非都没有发表评论。这就是我的尊重。

      我只是发布消息。讨论具体发生的事实,并给出真实目前的数据。对未来的可能只是一种猜测。

     我只有权力管我的范畴的事情。  别人说什么只是别人的看法。我没有什么权力和义务。

    我要做的就是对每个回帖的坛友表示感谢,因为任何回帖被我直接下结论为支持。

     并且我的大脑程序。只会检索有益于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其他数据尤其是情绪化数据将被忽略,并不予回复与解释。

     我之所以说这些,是为了给出我的个人说明书。以免坛友奇怪。

     欢迎顶贴。     最好给出有意义发展的数据。





数据列表:   有无方法  解决   feed  hold  的延时问题。   G代码解释程序相关资料。    插值程序相关资料。

电极消耗控制更多资料(我这边有一些,但需要做更多试验。)   或者您们认为我需要的资料。  




我有很多原则。 不讨论历史(过去不可改变也不必后悔)。不讨论对错(任何真理或谬论都有成千上万的理论支撑)。这些数据都会被我的“编译器”忽略。

我活在现在当下,并屏蔽一切对未来不积极、无用、浪费时间、浪费能量、无定论等数据。还有不喜欢考虑标点符号。。。。。。。。。。。请坛友吾怪  

再次对每位回帖的坛友表示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