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楼主: 水上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做桨心得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8-1-6 16:47 | 只看该作者
真好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42
发表于 2008-1-6 18:01 | 只看该作者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43
发表于 2008-1-6 20:5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佩服!
44
发表于 2008-1-6 21:10 | 只看该作者
在下佩服LZ那是有如滔滔江水。。。。。。。。。。。。

[ 本帖最后由 蒋腾云 于 2008-1-6 21:11 编辑 ]
45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00:4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支持!
谢谢老贾将此贴摆上精华贴书架!
对于各位朋友比较关心的桨叶宽度的问题,希望通过小弟后面的‘做桨心得’提供答案。
46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01:29 | 只看该作者

做桨心得

还是常规的做法:铜桨毂开槽,桨叶对齐修整



不锈钢片厚0.4,剪成8~10mm宽,这样宽度与厚度的比例为20:1,阻力较小
首先简单扭成瓦当状.
桨根部分略带弧形可以提高一点刚度



做好曲面后,用两把尖嘴钳扭曲角度,桨根角度变化稍大,桨中段至桨尖角度基本保持不变,扭角要多做多测,不能指望一次到位,积累经验以后扭角制作和调整就会简单.

先把桨叶简单焊住,然后测量好各迎角再仔细焊牢,以免后续调整迎角而大幅度扭曲时造成严重的变形


翼型剖面类似弓形(前半部弧度明显,后半部弧度平缓)
低螺距比的桨曲面高度取弦长度10%,阻力小,后来试过更高的曲面,推力会加大,但耗电,直线速度也不见得有提高.
大螺距比的如1.4以上的曲面,个人的做法是高度适当增加为15%左右,对短距离起滑非常有利



桨尖形状反正都是渐开线,个人测试后比较喜欢最右一那种,多用于小直径大螺距比的桨.
(其实大家将现成那些螺旋桨单个桨叶遮住前半部的半月型,剩下半部分桨梢也就是这个样子,类似直机旋翼的翼尖)



表面处理
以前打磨抛光时比较随意,顺手就行,偶然一次按弧形和切线方向抛光凸面,竟发现以前已经打磨出平面甚至凹坑
因为水流经过桨叶表面不仅仅弧线运动,还因离心力产生切线运动,因此我后期的打磨抛光主要按弧形和切线方向使劲
至于桨叶的凹弧面是用一节5号电池包裹砂纸手工旋转打磨


[ 本帖最后由 水上爬 于 2008-1-7 03:40 编辑 ]
47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02:44 | 只看该作者

做桨心得

这图大家以前见过,36×2.0,宽度八毫米大螺距比桨,从图中可以看出弧面不明显,跑下来不比自己36×1.4的快多少,反而跳得厉害
(新近做的1732大螺距比的正反桨效果就有提高,大螺距比的角度测量极其容易出现误差)



这是一个432小桨,搭配25T 380炭刷电机效果不错的,但如果搭配431、432尼龙桨,就很快冒烟。可见俺的桨比较省电
自己做的桨如螺距和尼龙桨或金属桨大体相同,直径可增大两三毫米,这样耗电量差不多,这也就是当初自己做桨的期望之一




忘了告诉大家,白圈里的椭圆桨梢的也是半浸桨,与佩刀型的大同小异,近期新制作的一个发现其中有点有利的东西(暂时卖个关子吧)



一直困惑半浸桨的升力问题,为何虾艇桨轴没有下拉角度屁股就会抬起来呢?
以软轴或直轴驱动半浸桨在水中测试,桨尖触水瞬间就会拖入水中,但当桨处于五六成浸深时,就会稳定下来,再往下摁需要一点点力度,不同的桨型有不同的感觉,很有趣

我做的桨升力比较好主要归功于桨梢那个柴刀头形状,同时桨产生最大推力位置由桨叶半径的50~70%向桨梢外移,越靠桨梢扭角越小,因扭角致使推力投影于旋转平面的阻力相对更小,这也是我希望省电提高效率的想法。

双桨驱动(左正右反)却会有极大的下拉力度,所以双驱玩具船桨轴伸出并不长是有道理的,可惜这个道理上周才搞明白,哈哈!估计双驱放在虾艇上会很难搞。



下面提供一些简单的扭角数据供有兴趣制作的朋友参考

距轴心距离(mm):Φ5            Φ 8             Φ  10             Φ12               Φ14            Φ15            Φ16             Φ18           Φ20              Φ 22             Φ25                   螺距

                                     45°          32°           27 °            25.5°            19°          18°            17.5°         16°           14°            13°             11°               31.4mm

                                      50°        36.5°        31°              26°               23°          21.5°        20.5°          18°           17°            15.5°        13.5°            37.18mm

                                      55°        42°           35.5°           31°               27°          25.5°         24°             22°           19.5°         18°            16°              44.48mm

                                      60°         47°           41°             35.5°           32°           30°            28.5°          26°           23°             21.5°         19°             54.38mm

                                      65°         53.5°        47°             42°              37.5°       35.5°          33.5°          31°           28°            26°             23.5°          67.35mm

                                      70°          60°          54°             49°              44.5°        42.5°          40.5°         37.5°        34.5°         32°            28.5°          86.25mm         

一般选Φ5、 Φ10  、 Φ15 ……几组数据就可以了做个好桨了
这么多数据, 估计够用了吧?:em15:

桨根部分至半径50%可以采用变距桨的技术,大约减少螺距比0.2,我对这部分直接减少大约3度
至于桨尖我试过比原设定角度减少一至两度,但数次试验并不成功,一只好桨转瞬间就成了一只废桨,从半径大约90%至桨尖保持角度不变或者增加一两度反而有点效果

[ 本帖最后由 水上爬 于 2008-1-7 22:51 编辑 ]
48
发表于 2008-1-7 09:53 | 只看该作者
果然有毅力,早上4点还在发贴,不顶不行阿。
49
发表于 2008-1-7 10:55 | 只看该作者
水哥,你太强了!
50
发表于 2008-1-7 19:16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看得出是用心去做~:em26: :em26:
51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0:23 | 只看该作者

做桨心得

补充一些图片


焊桨架其实是这样使用的:em15:




描线






另一个测量扭角的测量台





一些测试实验








一对434正反桨





反桨因没拧紧螺丝失落了,只剩这个正桨,另一对432正反桨可惜遗失了没有留下照片





剖面特写



1732正反桨




重新调整后加大了剖面弧度





缺合适的厚铜片,以两片0.4薄铜片临时拼凑的442桨







剖面特写





剖面制作一(注重弧面前后部打磨修整,月牙型剖面)












剖面制作二(注重凹面后部的打磨修整,凸面比较平滑流畅,剖面形状相对更好)








(图片中未臻理想,前缘其实不是平脚,应该有点圆弧,大家将就看吧)



做桨心得暂告一段落,多谢各位支持:em00:

[ 本帖最后由 水上爬 于 2008-1-9 23:07 编辑 ]
52
发表于 2008-1-9 02:30 | 只看该作者
講廣東話既絕對幫頂~
53
发表于 2008-1-9 10:57 | 只看该作者
又一牛人.
54
发表于 2008-1-9 12:26 | 只看该作者

红灯记里有一句唱词"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

水上爬 老师!你的精神值得佩服!!!太专研了!!1
55
发表于 2008-1-9 17:13 | 只看该作者
对人类一大贡献~~
56
发表于 2008-1-9 22:33 | 只看该作者
爬兄这么无私,让人不得不顶啊
厉害,厉害!
57
发表于 2008-1-10 01:25 | 只看该作者
厉害,我还得继续的努力多学习啊~~~
58
发表于 2008-1-10 23:42 | 只看该作者
做桨容易吗?就凭两片瓜子壳大小的桨叶要出好几斤力,要跑几十公里速度,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简单的做桨支架,靠两个平头螺丝定位,还需要手眼配合.



利用一根铁丝放大迎角的测量幅度,可以提高测量精度.





辅助测量角度小工具,比桨叶上直接架钢尺要准确的多


可以准确定位在半径十毫米和十五毫米位置,长竿子可上下三十度自由摆动而不会左右偏移,测出高度差,利用三角正弦算出迎角,误差可控制0.5度
能自由上下摆动动是利用仅几毫米的炭刷电机的磷铜片





还有不少图片,以后再上传吧


[ 本帖最后由 水上爬 于 2008-1-7 03:35 编辑 ]
59
发表于 2008-1-18 00:58 | 只看该作者
+文居然知道我是兇手,我要殺你滅口先得,哈哈哈哈哈

頂爬哥一下
60
发表于 2008-1-19 11:08 | 只看该作者
还真不少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