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楼主: icem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30LF和450TH电机测试报告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5-11-8 17:23 | 只看该作者
那就等楼住拍些短片做些3D动作来看看罗!!!:em20: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42
发表于 2005-11-8 17:24 | 只看该作者
banana1072兄的意见其实还蛮中肯
我们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更需要严谨到苛刻的眼光
这样只会促进我们的水平提高

对于iceman的工作态度我们更加需要鼓励,没有这样有奉献精神的玩家
大家都只能道听途说,陷于无谓的论战,毕竟实事求是才是正确的态度
43
发表于 2005-11-8 23:41 | 只看该作者
很尽心的测试,不过因为某些地方的测试方法不合理,如果仅仅因为一份罗列了很多资料的报告就下定论,也许会再次造成误导。

几点要改进的地方:
1、首先应该确定按照厂家的要求搭配了齿比,应该列出

2、450th与430LF的温度用手都能感受到很大的区别,温度却是430LF胜,是否测试方法有误?

3、旋停电流并不是绑块砖头去测,并且如此测出的旋停电流也不能代表什么。否则使用华*尔的内转子马达测一下旋停电流吧,保证很低:)

先不要忙着下结论,现在买了各种马达的用家都不少,让买家自己评价就好!目前阶段以并不专业的方法去罗列大量的数据去说哪颗好哪颗不好,收到的恰恰是反效果.......
44
发表于 2005-11-8 23:56 | 只看该作者
玩家没必要代替厂家去做看起来专业的测试,因为其测试方法与设备本来就不专业。万一其不专业的测试结论误导了其他玩家,是要被人嘀咕的.....

玩家应该以每个玩家都能直观感受的角度,以手模或者测温表测量温度,以飞行时间判断放电电流,以录象说明飞行表现,这样不仅有说服力,也利于各种好产品的平衡发展想象一下看完测试报告,以为几颗马达温度差不多的用户,却终于有机会去用手摸摸几颗马达的情形吧......

dmagic尽快上飞行录象吧,让我们用玩家的角度来看问题,不要带有商业性。

中国人已经受够了类似数码高清、1080P这样的愚弄了,所以我们做测试报告的时候,千万不要象海*一样去说什么1080P

温度如何手摸都知道了,却测出来一样,是否应该检查一下测试方法?是否够力上天拍个3D录象就清楚了,测那么多有什么用?

[ 本帖最后由 dark 于 2005-11-9 00:13 编辑 ]
45
发表于 2005-11-9 00:09 | 只看该作者
iceman还是先专心练习下飞行技术再说吧。理论和实践脱节是飞友大忌啊。
46
发表于 2005-11-9 00:23 | 只看该作者
還沒有試飛3d 科目就說 430LF比450TH電機  來的好..

沒測怎麼知道...看看國外測試網站...人家都飛3d科目來 測試的..
47
发表于 2005-11-9 00:24 | 只看该作者
外轉式馬達溫度,用手摸轉動後外殼溫度是不客觀,因為線圈內溫度是無法在馬達停止後即刻傳於轉動外殼上,溫導需1-2分鐘時間

iceman對外轉式馬達表面溫度點採上座測量,原則是最接近馬達內溫度點,這沒太大爭議
若設備足夠,標準溫升測量盡可能採內阻測定法!
48
发表于 2005-11-9 00:25 | 只看该作者
怪怪!!这iceman辛苦测试,不过是给出了一些个人建议而已,这么多人打击他干嘛!

这次测试不过是他想利用自己的特长贡献些信息而已,是否误导有什么关系呢。影响最大的也就是商家,飞友到没有什么受害一说。这样一出,反而会鞭策商家做到最好了,应该欢迎这样的用户级测试。

还有一点我不太理解,是否会飞3D和能否做些基本测试有什么必然联系嘛?那摆弄和设计电机是不是都是3D高手呀,不然他设计的东西根本就没法满足需求。当然也许厂家会弄个飞手帮设计师吧。

我刚刚在学3D,但感觉iceman的报告还是有价值的。
49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00: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magic1 于 2005-11-8 17:15 发表
数据是死的,飞机是活的,飞一飞就知道了:em19:

没有好的数据不可能有好的结果的!我还没有看到例外情况.:em15:
50
发表于 2005-11-9 00:35 | 只看该作者
好像有好幾個 是 台灣亞拓的打手..來到這邊.

這邊不會像亞拓的討論區一樣...只能說亞拓好..說亞拓不好的人就會被刪除.











原帖由 Heli 于 2005-11-9 00:24 发表
外轉式馬達溫度,用手摸轉動後外殼溫度是不客觀,因為線圈內溫度是無法在馬達停止後即刻傳於轉動外殼上,溫導需1-2分鐘時間

iceman對外轉式馬達表面溫度點採上座測量,原則是最接近馬達內溫度點,這沒太大爭議
若設 ...

[ 本帖最后由 勇哥 于 2005-11-9 00:38 编辑 ]
51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00: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勇哥 于 2005-11-9 00:35 发表
好像有好幾個 是 台灣亞拓的打手..來到這邊.

這邊不會像亞拓的討論區一樣...只能說亞拓好..說亞拓不好的人就會被刪除.


欢迎您发表评论,谁是打手自有评论,时间会证明一切的.:em15:
请勿发表攻击性言论,我不谈ZZ!!!:em11:
好象亚拓的斑竹也不喜欢我.:em15:

[ 本帖最后由 iceman 于 2005-11-9 00:51 编辑 ]
52
发表于 2005-11-9 00:44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好的数据不可能有好的结果的!
--------------------------------------就是!
53
发表于 2005-11-9 00:45 | 只看该作者
怪!怪!連大陸網站也上來用放話.哄抬這一套,性能講的是數據,口水少來
技術討論園地藏了一些心術不正,為個人利益不擇手段,見不得人家好,當然要被制止

[ 本帖最后由 Heli 于 2005-11-9 01:03 编辑 ]
54
发表于 2005-11-9 01:00 | 只看该作者
不會啦..亞拓版主一定很喜歡你的..

在台灣 說點他愛聽的話..有可能會收到驚喜的.


原帖由 iceman 于 2005-11-9 00:40 发表

欢迎您发表评论,谁是打手自有评论,时间会证明一切的.:em15:
请勿发表攻击性言论,我不谈ZZ!!!:em11:
好象亚拓的斑竹也不喜欢我.:em15:
55
发表于 2005-11-9 01: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勇哥 于 2005-11-9 01:00 发表
不會啦..亞拓版主一定很喜歡你的..

在台灣 說點他愛聽的話..有可能會收到驚喜的.



你是不是沒拿到好處,所以那麼想不開:em15:
56
发表于 2005-11-9 01:08 | 只看该作者
就是有拿到好處才知道了....






原帖由 Heli 于 2005-11-9 01:05 发表

你是不是沒拿到好處,所以那麼想不開:em15:
57
发表于 2005-11-9 01: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ceman 于 2005-11-9 00:27 发表

您的意见不错,为了避免测试不公平,我已经考虑了很多,最后选择的温度测试点也改在马达前部,就是为了避免该问题产生.文中的确没有给出齿数比,这是我的失误,从开始到最后我都是用的13T测试的,在此说明. ...



温度应该采用多点测量,有外壳温度,有核心温度,明知道450TH外壳温度低却提都没提哦......:em17::em17:

还是全面点吧,否则明明摸着冷的,你说它热,怎么让人不嘀咕,怎么让人不怀疑跟商业有关系?

而且轴心温度差不多的情况下,外壳温度重要多了!马达过热退磁的我都坏了好多颗了(当然有些不是坏而是性能减退.....)

轴承应该没那么怕高温吧?要不油车发动机的轴承怎么活??

建议以后改善!:em26:
58
发表于 2005-11-9 01:10 | 只看该作者
改天還要去亞拓的新飛場..飛飛機...你可要盡地主之誼:em15:



原帖由 Heli 于 2005-11-9 01:05 发表

你是不是沒拿到好處,所以那麼想不開:em15:
59
发表于 2005-11-9 01:15 | 只看该作者
亞拓飛場隨時歡迎飛友光臨:em24:
60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01: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uggydance 于 2005-11-9 01:10 发表



温度应该采用多点测量,有外壳温度,有核心温度,明知道450TH外壳温度低却提都没提哦......:em17::em17:

还是全面点吧,否则明明摸着冷的,你说它热,怎么让人不嘀咕,怎么让人不怀疑跟商业有关系?

...

转子的温度测量比较困难,而且没有太大的必要,你可以看数据,刚转完感觉挺凉快,可惜一会温度就上去了.请看温度测试环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