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楼主: 醉酒驾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直升机稳定的原因,,是什么。。。。。无语了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4-2-7 22:59 | 只看该作者
PUG 发表于 2014-2-7 22:09
“直升机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依靠主旋翼的陀螺效应改变飞机姿态,你重新学一下吧。”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 ...

你说的对,改变直升机姿态的力是由循环螺距使主旋翼产生的推力,但是既然有陀螺效应,你就不能否定这个效应的存在。 陀螺效应。一言以蔽之,就是物体转动时的离心会使自身保持平衡。,
那回归主题,是陀螺效应让直升机保持姿态稳定呢?还是因为主旋翼旋转面的上反角效果?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62
发表于 2014-2-7 23:58 | 只看该作者
围观看答案
63
发表于 2014-2-8 00:35 | 只看该作者
wangsair 发表于 2014-2-7 12:22
翼尖上翘是要极力避免的,会影响旋翼的寿命,大部分旋翼翼尖都是特殊处理的,翼尖上翘的原因是翼尖的线速度 ...

这才说道重点上了

64
发表于 2014-2-8 01:42 | 只看该作者
个人理解是450以下的小机是靠高转速来保持稳定,转速越高陀螺效应越明显。
大机是靠桨效来保持稳定,因为大机的桨重,不用很高的转速就能获得不错的陀螺效应。
65
发表于 2014-2-8 01:48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讨论,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称谓,当然也分专业和业余,但不是说专业的就高尚些。。。
66
发表于 2014-2-8 08:07 | 只看该作者
nice女武神 发表于 2014-2-7 15:03
上反角自稳定本来就是很平常的理论 到这里倒是变成笑话    你说可笑不可笑

我还已经给出了原理图 好吧  ...


等你学了流体力学以后再上来笑吧。。。
上反角和稳定有毛线的关系

67
发表于 2014-2-8 08: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ymtt 于 2014-2-8 09:44 编辑
PUG 发表于 2014-2-7 17:13
同情你的遭遇。这里半吊子太多,太多了。。。。。。。。。

又有这种贴子,哈哈有意思
三个关键词:上反角、循环螺距、陀螺效应
大部分人差不多知道这三个词的意义,问题就是逻辑混乱的很。。。
LZ的问题应该给个题干,或者说模型:
一个直升机,当前0螺距,桨面于地面垂直。虽然它在下落,但为什么它能保持姿态稳定。稳定和什么有关?直升机的大小、转速还是别的什么?
这样好像讨论起来更加有的放矢,否则大家都不是在说一件事情



68
发表于 2014-2-8 08:58 | 只看该作者
不明真相群众来围观
69
发表于 2014-2-8 11:54 | 只看该作者
上翘肯定有助于稳定的,不过会带来其他的问题
70
发表于 2014-2-8 11:59 | 只看该作者
周期变距是改变姿态的主要因素,陀螺效应只不过把翻滚力延迟了90度
71
发表于 2014-2-8 12:00 | 只看该作者
都是高手~学习下,有的人可以起百度一下直升机的原理
72
发表于 2014-2-8 16:53 | 只看该作者
玩直机的不需要懂这么高深的原理吧?玩开心就好了,呵呵
73
发表于 2014-2-9 00:16 | 只看该作者
还是一句话,自稳和稳定不是一回事。67楼的例子就很清楚。还可以假设主轴不垂直于地面的情况,此时上反角显然是不利于姿态稳定的。
74
发表于 2014-2-9 00:35 | 只看该作者
我装作很牛X的说:笑而不语~~(其实我是真不知道)
75
发表于 2014-2-9 05:42 | 只看该作者
mymtt 发表于 2014-2-8 08:37
又有这种贴子,哈哈有意思
三个关键词:上反角、循环螺距、陀螺效应
大部分人差不多知道这三个词的意义 ...

我多嘴了。我改,我改。
76
发表于 2014-2-9 06:13 | 只看该作者
mymtt 发表于 2014-2-8 08:37
又有这种贴子,哈哈有意思
三个关键词:上反角、循环螺距、陀螺效应
大部分人差不多知道这三个词的意义 ...

这就是61楼的问题我没回答的关系。

当然,也是记住你的提醒,还有也有点小忙。



77
发表于 2014-2-10 16: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ymtt 于 2014-2-10 18:10 编辑
PUG 发表于 2014-2-9 06:13
这就是61楼的问题我没回答的关系。

当然,也是记住你的提醒,还有也有点小忙。

这贴居然没有后续了,没的看了。。。
可能是3S VS 6S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范围内,这种学院派常识讨论的人多一点。
陀螺效应、流体和雷诺数需要去路边书摊、杂货旧铺才能获得,乡村野识难登大雅之堂,怎么讨论的起来呢。
况且3S VS 6S可以根据"飞的爆不爆,掉转不掉转"这种“实验”测试结果来对结论做出评估,
滞空性和稳定性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测试方法,一时半会儿要得出结果我看难。
只有“搁置争议,共同发展”了。这么高速莫测、神乎其神的问题后代也解决不了,要等到外星人占领地球了、且注册论坛ID、完成新手任务、上视频证明自己是外星人、出示证件证明自己不是外星零时工,才能根据"手感"给出专家结论。



78
发表于 2014-2-10 16: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ymtt 于 2014-2-10 18:12 编辑
PUG 发表于 2014-2-9 06:13
这就是61楼的问题我没回答的关系。

当然,也是记住你的提醒,还有也有点小忙。

这贴居然没有后续了,没的看了。。。 可能是3S VS 6S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范围内,这种学院派常识讨论

的人多
陀螺效应、流体和雷诺数这种路边地摊、杂货旧铺才能得到的野识,难登大雅之堂,很难讨论的起来了。
3S VS 6S之争可以由“飞的爆不爆,掉转不掉转”这种“实验”数据来给出正确结论,
滞空性和稳定性就不大容易做测试得出。
搁置争议,共同发展。这个争论估计我们后代也解决不了。要等外星人占领地球了,且注册5imxID,然后

上视频证明自己是外星人,出示证件证明自己不是外星零时工,才能根据飞的手感给出专家结论。



79
发表于 2014-2-13 11:20 | 只看该作者
qjc 发表于 2014-2-7 17:33
你的图画的有问题。不是左侧螺距增大右侧螺距减小,而是垂直画面向外螺距变大,向内螺距减小(主旋翼顺时 ...

陀螺效应的90度不是平面90度.......

80
发表于 2014-2-13 11: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ice女武神 于 2014-2-13 11:43 编辑
醉酒驾车 发表于 2014-2-7 18:22
你一个职业弄直升机的连模型都说不出个一二来,摆出砖家的身份说自己是权威?

是你根本连陀螺进动的效果都不清楚就瞎说 ....陀螺进动是控制上的负面效应而不是你所谓的动力来源


直升机要前倾时 周期变距让后部旋翼螺距变大直升机前倾的同时由于陀螺进动旋翼和机身还会右倾 实际变成前右 所以实际要让直升机前倾要让周期变距让右后旋翼螺距变大才行

而且由于转速不同陀螺进动的扭力会不同 不能直接把周期变距盘旋转固定的旋转角度 实际的小直升机 要让驾驶员手动调微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