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好友打磨抛光这个桨,顺便做了一些探索
这个1732 OC桨的桨型比较肥大
(实际直径比标称32毫米大,是33毫米的,当时想:万一赢了我自制的1732桨,我也可以找理由推脱了……实际比拼结果我的没有输,它没有赢)



其桨梢曲面的后部明显下弯,曲面高度是叶宽度的10%

对比测试的工具

这就是用以测试对比而赶制的1732对桨之一(直径32,螺距55)。与下图的OC铜桨叶型差别较大,反正半浸桨不必过分考虑空泡

据说半浸桨螺距计算和全浸桨不同,会不会是半浸桨后缘砍了一部分?
为了破解此秘密,测过好几个桨,发现半浸桨扭角数值和标示的螺距比符合(私底下小弟认为无攻角就能产生升力的翼型,例如非对称翼型螺距应该比标称的要大,并非全浸半浸的差别)

为了对比中获得较准确的感性认识,而几天内连夜制作的32~35毫米不同螺距的桨

其中试制的宽叶桨,宽在桨梢,而前缘与放射线夹角尽量减少,以求获得较大推力

另一个输得比较明显的桨,事后检讨是双叶扭角不对称(因使用平凸剖面,扭制制过程中变成双凸型,扭角测不准)


我也曾为刀刃向前还是向下倾苦恼,近期制作的桨叶前缘依然锋利,但均带有凸边,原因来自高手提供的一份建议,效果来自亲身体验

OC铜桨也带有明显凸边(这张照片光线不好,不能反映出来)

OC塑料桨的凸边



有一些桨没有这个凸边,例如京商尼龙桨和国产桨就没有凸边

楔型剖面的后缘,中低速阻力比较大,据说半浸桨需到一定转速才有效率,不知到原因是否在此?

我也试过楔型剖面的,试验结果不如自己‘鸡’翼型的,不知道是否转速不够所致



这是我做‘鸡’翼型剖面的后缘,和前缘一样较锋利,记得德国的某些半浸桨,后缘也是锋利的

为破百那些哥们做桨选的厚铜片,实在硬,几乎扭断手腕。有老师傅教导:最多杂质的铜片做桨叶才够硬!

新近制作的三叶桨,据说桨叶数多,“效率多多少少会有提高”,不知道那个“多多少少”是多少……



附两张比较少见空气桨桨梢图片,我也不理解为何桨梢带方角,有兴趣朋友请告之


[ 本帖最后由 水上爬 于 2008-2-6 00:0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