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iMX宗旨:分享遥控模型兴趣爱好

5iMX.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创始于2003年)
楼主: 电固狂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水界顶级灌水帖.......力争5IMX最高楼......[重新开工].......

[复制链接]
1141
发表于 2008-2-28 10:01 | 只看该作者
另外在舵面操控上,左手基本上是打上下或椭圆,转弯时打rudder的时机,在顺机子滚转方向转弯与逆机子滚转方向转弯的时机点有点不同。

欢迎继续阅读楼主其他信息

1142
发表于 2008-2-28 10:03 | 只看该作者
建议先练后者转弯较容易。如果要飞高攻角慢滚,油门的补偿是很重要的。
1143
发表于 2008-2-28 10:04 | 只看该作者
当然要能维持高攻角,up-down之间的舵量控制也相当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要多多练习……
1144
发表于 2008-2-28 10:06 | 只看该作者
侧飞筋斗(96/8/2)
这个动作,曾经困扰笔者将近两个月。由于一直未见有熟识的飞友做过这个动作。都是看了影片中(ETOC)的高手飞出。
1145
发表于 2008-2-28 10:08 | 只看该作者
觉得他们飞的很容易,可是怎么飞都不得其门而入。直至有一次亲见高手飞出,才总算结束了两个月的恶梦(每次一飞这个动作就摔)。下次飞友们有兴趣练,或有看到别人在飞时,千万别急著看对方怎么打手势,要先仔细听对方在做此动作时油门的收放。
1146
发表于 2008-2-28 10:09 | 只看该作者
简单来说,手势其实就是维持侧飞的姿态,油门及方向舵是这个动作能不能完成的关键。飞机上升与下降的速度差很大,也就是上升半圆与下降半圆的时间是不同的。上升半圆油门可以只是用来维持上升的力道,但下降时(尤其是刚过半圆要往下降时),要先让机子有下降的姿态,再补油门顺势而为。切勿油门一成不变的推到底。否则在下降时,很容易亲吻地球表面。再来看航道方面,最容易偏离航道的点是270度至360这1/4个圆,也就是最后动作结束点。这时舵量的修正就很重要。因此这个动作,飞友必须非常熟悉机子的特性,才能做的很好。刚开始,最大的压力在于飞机随时有可能失误撞地。因此要先高一点练习,并预设逃出动作的反应(当然基本航道功夫如果够,就很容易逃出)。
1147
发表于 2008-2-28 10:10 | 只看该作者
水平圆滚一周
这个动作,就是要机子在机子滚转一周时,在水平面同时转一个圆。水平圆滚一周,最早看到这个动作是在欧洲室内机制式动作(F3P)看到。反而看了好几年ETOC,都没有选手作(可能有,但吸引力不高,并未特别注意….应该说,自己的程度不够)。直到自己在练习时,才发现这个动作难度其实不低。它的难度在于要维持慢滚的滚转率相同(每1/4圆只能滚转90度),且要维时等圆等高度。更难的是,它还可分成左转正反滚与右转正反滚4种,每种的手势虽相同,但手感却不大一样。简单来说,就像飞友在做滚转时,是否会有一边特别手感较另一边好?现在是有4种手感,且这个动作是要在慢滚的同时,修正水平圆。通常在初练时做出的圆都不圆,甚至连椭圆都称不上…。建议练这个动作,一定要有侧的的底子,而且是要正反侧都OK后再练。
1148
发表于 2008-2-28 10:11 | 只看该作者
垂直圆连滚一周
在3D特技中,垂直系的动作通常都比水平系的动作来得困难,这个动作也不例外,我不清楚这个动作真正的名称,也请知道的大大们告知。这个动作,就是飞机在垂直于水平面的面上,在这个面上做圆周的连滚,比较好想像的就是把水平连滚立起来就是了。
1149
发表于 2008-2-28 10:12 | 只看该作者
不过,绝大部份的飞友,在飞这个动作是,圆的轨迹都是椭圆形的,在上升时还能维持半圆,再下降时很难是个半圆,会是半个椭圆,因为下降的速度会较难控制。而且空间时间都小,可能飞大油机有机会作漂亮的圆,在片身3D,则要做出个圆真是很难。
1150
发表于 2008-2-28 10:1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动作,小弟自身的体会,有三个较重要的点要注意:1.飞行的轨迹,这个圆(或椭圆)要能在同一个平面上(就像是画在纸上)2.飞机通过顶点下降时是关键,一但有把握住,后半段可以很轻易的做出3.不要被感观迷感住了,仔细看,后半圆的滚转率其实很低,很少能够超过一圈半的(需要相对的大圆才能超过2圈)
1151
发表于 2008-2-28 10:14 | 只看该作者
综合以上三点,有试过或想尝试的飞友,小弟用更直述的方式再写一次,大家参考参考: 即上升时以加油门及水平舵来控制圆的轨迹,副翼通常打到底维持相同的滚转率,
1152
发表于 2008-2-28 10:15 | 只看该作者
在机子通过顶端下降时最重要,需给足一个动力让机子能够有反转下降的轨迹,同时补足一个up或down舵,之后要立刻减速让机子的贯性变小,只要这个关键作好,其它的只是左手反射动作让机子做出后半圆,但是后半段补舵的时机点还是相当重要,会直接影响后半圆有没有在与前半圆有没有在同一个平面上。当然还是老话,勤练是不二法门。
1153
发表于 2008-2-28 10:1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阿牛哥又出现啦?:em26:
1154
发表于 2008-2-28 10:16 | 只看该作者
垂直圆滚一周
失速系动作
甩尾
慢速高攻角
停悬(扭力滚)
水平螺旋
汉诺螺旋
自旋滚
1155
发表于 2008-2-28 10:18 | 只看该作者
MODE  IVS.MODE  2
大家都知道模型飞机遥控器的油门和副翼在右手,方向和升降舵在左手。您也许听人说过,甚至看过,另一种手法是把油门和升降舵交换,也就是俗称的[美国手]。正确来说,台湾一般飞的叫作[MODE],[美国手]应称为[MODE2]。非正式统计,全世界的模型人口有六成飞MODE1,超古哦三成飞MODE2(主要在美国区),另有少数的MODE3与其他单杆配置等不在此讨论。近年来由于电脑的普及,受PC摇杆设计的影响,加许多在美国学飞的留学生返台后的推波助澜,飞MODE2的人口有增加的趋势。我在台湾学飞是飞MODE1,来美国十多年也学会了MODE2。这里以个人经验比较二者的优劣点,以为读者入门时选择的参考。
1156
发表于 2008-2-28 10:19 | 只看该作者
MODE1与MODE2的起源
话说在古早以前,也就是真空管的时代(现在的肖年仔大概没看过真空管长啥样子),遥控器是用发盘(和老式电话一样)或按键来操作,接收机只有一个动作,以橡皮筋带动擒纵器(ESCAPER)来推动方向舵,动作只有中立嗲或满舵。电晶体发明后,无线电装备的体积大幅度缩小,但操控仍是开关式,伺服机转动角度正比于遥控器摇杆的动角,台湾俗称遥控器[PROPO]的来源便在此。当时的摇柑只能动一个方向,所以两个动作需要两根摇柑。方向控制最重要,所以摆的右边(CH-1,用右手的人多),升降舵就只好放在左边(CH-2)。这两个动作就称为[主要控制动作primary control],几年下来大家也习惯了。
1157
发表于 2008-2-28 10:20 | 只看该作者
当球形轴的二维摇杆发明后,油门便成了第三个动作(CH-3)由于世界上右撇子还比左撇子多,而且大家已习惯升降舵在左边,所以油门便放在右边,这就是MODR1的雏形。
1158
发表于 2008-2-28 10:22 | 只看该作者
科技继续进步,第四个动作也有了,于是副翼取代方向舵在[主要控制动作]的地位,方向舵被推到第四动作(CH-4),放在左手摇杆。当第四个动作要加进来时出现争议,尤其是在私家飞机普遍的美国。飞轻航机的朋友最清楚,驾驶杆是副翼与升降舵,油门在左手,方向用脚蹬舵。
1159
发表于 2008-2-28 10:23 | 只看该作者
在练习方向舵的掌控时,要同时使用副翼对飞机的姿态进行修正。这点也是初学者要知道的。另外在低速动作,如高攻角,停悬等,方向舵的角色都相当重要,还有飞机舵道的修正,也要用方向舵。因此方向舵的掌控是初学者最先要熟练的课题。
1160
发表于 2008-2-28 10:24 | 只看该作者
美国飞友强烈要求把主要控制动作的真飞机一样放在左边的遥控器,称为MODE2,结果大受美国飞友欢迎,于是沿用下来。其他地区在美国飞MODE1的不到5%,除了上了年纪的老先生,几乎只在特技比赛才看得到。为什么飞特技的有较多人MODE1,这就牵涉到两种手法个别的优劣点。
主要控制动作:分开或合并
除了少数高翼练习机有方向舵没有副翼,飞机的三向操作几乎只用副翼与升降舵就可完成,这主要控制动作]应该分开操控(MODE1),还是合并在同一根摇杆上(MODE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