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aixp 于 2015-7-18 18:10 编辑
图片(图1)上是莫斯科红场附近的古姆百货商店,苏联解体前后,这里售卖儿童玩具的柜台曾有MK-17等航模发动机出售。但如今早已时过境迁,这座古老的商店一切都“现代化”了,它除了名称依旧外,当年的情景已被西方奢侈品充斥所取代。在一排排富丽堂皇的柜台里,MK-17再难有位。
有一些热心模友对活塞式航模发动机冠以“文物”之美名,可能是一方面因为它陈旧、背时,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觉得它宝贵。以我个人的理解(也许不一定能够通得过语文上的推敲),“文物”这个词,拆解开来,就是“文”与“物”,我个人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物”就是使用价值。尽管活塞式发动机在使用上与电动机相比,有繁琐和不便之处,但物以稀为贵,也很有玩点——航模不就是玩吗。至于“文”,那就要看人文价值有多少。先晒图(见图2)。这幅照片是约二十年前用传统的胶片相机拍摄,由自己用D76显影液冲洗,加上时间久远,画面已显陈旧和斑驳,大家见笑了。但朋友们也许会注意到,在机匣固定耳片右侧面上,刻印着发动机的生产日期,判断是1989年3月份的产品。从那个时间过后不到两年,苏联就解体了,巨大的联盟国家黯然成为了“前苏联”。再端详一下面前的发动机,我们会怎样想?不需要继续用累累文字叙说了吧?诸位朋友们的意会,一定就是最准确的答案,同时,也是MK-17以及它的兄弟姐妹们的恰切人文价值。
据说(据说),MK-17是制造米格29歼击机的那座工厂的一件产品。也可能在戈尔巴乔夫总书记推行的“新思维”浪潮中,苏联军工企业也在从事一些“三产”?
诚然,从个人意愿和爱好的角度看,更愿意强调活塞式航模发动机使用价值的一面。夸张地比喻一下,正像奔驰不能全面替代自行车——开着奔驰有开着奔驰的愉悦,骑着自行车,也必有骑着自行车的一番洒脱。况且,油动模型飞机,那可不是一般的“自行车”,它承载着我们的许多回顾和希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