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92835374 于 2013-1-22 11:56 编辑
随着模龄的不断增长,渐渐对刺激的3D飞行失去了兴趣,转而对一些模型外围的小制作产生了兴趣。呵呵,回想起那些疲惫的周末,早早拿着飞机跑到空旷的场地,给心爱的飞机装好 电池、开控,起飞,啊~~~啊,F…..秒炸,打道回府,像个打败仗的大头兵一样迎接着路人这样的目光 。到家后心有不甘啊, 模拟器练得挺好啊,不应该啊 。今日事今日毕,马上修飞机,三下五除二………飞的不咋地,修的越来越快了,也顾不得整理线束了,草草的捆上了事,赶紧拿着飞机返回飞场。装好电池、开控,起飞,我就说修飞机本事见长么,竟然没有双桨、没有异常震动, \(^o^)/偶也,开IDLE,砰… ,什么东西飞出来了,飞机自旋炸机,哥们还没练过熄火降落呢 ,后果可想而知,在飞场找了1个小时的尾桨夹。这样的事情经历的多了就见怪不乖了,不过幸运的是,偌大的飞场,竟然每次都能找回尾桨夹,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 回到正题,哈哈,上图说明问题。 首先是要了解相机的快门线插头, 好多种 : 除此之外还有用红外的方式来控制的,不过那个自己DIY就要点真本领了,就不说明了。这里就用最常见的C1插头(3.5mm 音频插头)来说明就可以了。 拆开C1插头,会发现后面有1、2、3共三个触点,他们是分别与插头前面的3段一一相连的。简单的说,就是快门线插头插入相机之后,通过这3个触点的导通与断开来控制相机的拍照等动作。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不同厂家的快门线能通用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考虑两件事情: 1.不同相机的插头是不一样的啊,没法通用啊。 2.就算插头一样,谁敢保证导通与断开的方式是一样的,就能通用呢。 既然提出了问题,那么就要解决问题,O(∩_∩)O哈哈~。 说起快门线的原理,我的理解就是,快门线其实就是用一个延长线,把开关按钮从相机本体上面分离出来,好方便我们更好的操作。而开关嘛,无外乎就是用导通、断开、调节触点之间的电阻、电容(好比收音机的音量旋钮)几种方式,没什么难的。而且不论什么样的插头,把插头打开之后,里面就是几根线,只要弄明白这几根线是如何工作的,问题就仍忍而解了。(主席教导我们,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就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此处省略半年的时间,用来研究能接触到的不同厂家快门线的控制方式。
公布照相机测试结果(佳能系列): 待机状态(无任何动作):1、2、3三者之间互相断开。 对焦:1和2导通,1和3保持断开,2、3保持断开。 拍照:1、2、3三者全部导通。
顺便研究了几款录像机(松下系列),因为录像机有变焦,控制镜头拉伸的功能,所以和照相机略有不同: 待机状态(无任何动作):1和2保持断开,1和3存在8k左右的电阻。 录像启动、录像停止:1和2保持导通1秒,然后1和2恢复断开,同时1和3仍存在8k左右的电阻。 镜头拉伸变焦:1和2保持断开,1和3之间的电阻在3k-13k之间变化,电阻值越大(小),那么镜头拉伸的速度越快。
不光要敢想,还要敢干,哈哈,来个图。 最开始使用继电器做导通,不过太大了,就改进了。现在小巧多了,一直在用。
好了,快门线的原理说完了,楼下的听明白了么?(*^__^*) 嘻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