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无人机可以作为载体,搭载摄像头,传感器等,实时采集数据和信息。
3·15晚会曝光了智能设备的安全性存在隐患,Brant Hadaway对此也表示同意,他指出假设反网络黑客的问题能够被解决那么2016年自动化飞行与无人机躲避系统将会取得重大发展。这些技术将让天空也成为物联网中独一无二的一环。 他提到的物联网到底是什么呢?又和无人机有什么关系呢? 物联网,对于大家而言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大多数人对它是一无所知。在我国虽然研究起步较早,但进入公众视野较晚,造成许多人对物联网还处于一个模糊的认知阶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互联网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物联网的兴起,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因为人们现已步入了技术大baozha的初始阶段,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也在阔步前行。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到处都是各种信息采集设备,无人机可以作为载体,搭载摄像头,传感器等,实时采集数据和信息。我们的每个人都处在这个环境中,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信息将被采集,信息安全将面临一个极大的挑战。 无人机靠近房屋飞行 物联网的节点设备采集数据来源广泛、格式不一,也缺少相对统一的数据采集、传输与应用的数据安全防范策略与技术。对于海量接入的节点设备来说,无疑给非法、恶意控制的入侵者,提供了更多外来的便捷机会。居心不良的人更容易通过技术手段获取我们的隐私信息。 似乎无人机、物联网的发展与隐私权的保护是死敌? 也不尽然,在我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重点阐述了“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的三项具体措施:一是加强物联网安全技术研发,二是建立并完善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三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建设。这三点建议也许也能给无人机带来启示。 从技术层面可以解决的隐私保护问题主要是集中于避免业务使用中信息的暴露。例如,手机用户通过手机查询远程数据库寻找最近火车站、加油站等事件地点,这项业务依赖当时用户所处的地点。但是,使用手机查询的客户却不希望泄露自己的地理位置。从而保护自己不受到跟踪。在技术层面,这个问题需要对普适计算等研究。总之,研究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以满足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抗抵赖性要求,进而解决物联网中用户隐私保护和信任问题。 构建安全的物联网框架是根本,也是物联网安全的重中之重。加强物联网安全的关键是打造高效的安全体系,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正是由于无人机把天空也纳入到物联网中,提供了一种上帝视角。现在公众和业内人士对于无人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逃不开对隐私权保护的质疑。你无法知道无人机在屋顶盘旋,是在录制视频拍摄正在草地上嬉戏的孩子,还是在房间的窗户外面观察你在卧室的动态,最糟糕的是我们仍然不知道我们究竟是否有权利来阻止这一切。事实上,由于法律还远远没有建立,因此无人机的所有者通常只能受到道德的谴责。随着无人机越来越容易获得,在私人后院设置这样的装置也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权利问题。 纵然如此,也不能停下研发无人机和物联网结合的脚步,技术是无罪的,是必须要发展的,但是相应的要有一定的安全技术,包括法律法规等。我们应该尽快普及全社会的法律法规、安全教育、技术等各方面来对隐私安全进行支持保护。
|